“你结婚,我掏两千路费,咱俩这交情值不值?”一句话把老同学群炸成两半。
有人直接甩截图:高铁票加两晚快捷酒店,单程就干掉半个月工资。

底下跟着一串“+1”,全在算自己参加婚礼的隐形账单。

不是不想去,是去了就喝西北风,这成了很多打工人的真实尴尬。

支持报销的人说得也直白:人家请假、赶路、随份子,已经是用假期和钱在给面子。

新人要是连住宿都不管,等于把“欢迎”俩字写在账单背面,谁心里没杆秤?

况且婚礼当天乱成一锅粥,外地同学拖着箱子到处找房,第二天还得赶早班高铁,体验感直接负分。

反对的声音更接地气:结婚已经够烧钱,再包路费等于把酒席升级成“同学专列”。

真朋友不会计较,计较的也不差那几百。

再说,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强行报销反而让随礼变了味,像交易。

最聪明的做法其实藏在评论区:关系铁到能借钱的,新人偷偷订好房,退房时才告诉对方“已经付过了”;关系一般的,提前在请帖里写清“本地酒店协议价”,不绑架也不冷漠。

既给台阶,也留余地。

说到底,婚礼不是公司团建,没有标准答案。

有人愿意把路费当红包送回去,有人觉得到场就是情分。

只要别让“来不来”变成“掏不掏”,怎么选都不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