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票定价标准探讨,坚持“最有利于儿童”原则的必要性

儿童票定价标准探讨,坚持“最有利于儿童”原则的必要性"/

确实,确定儿童票的标准,并坚持“最有利于儿童”的原则,是关乎儿童权益和公平性的重要问题。这个原则意味着儿童票的定价、服务内容等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确保儿童在旅行中获得安全、舒适、便捷且富有意义的体验,而不是仅仅作为成人票的附属或简单的成本分摊。
以下是一些基于“最有利于儿童”原则,可以考虑的儿童票标准:
1. "年龄界定标准应科学合理:" 应根据不同交通工具(如航空、铁路、公路)的特点和儿童发育阶段,设定清晰的年龄分段(例如:婴儿、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等)。 这个年龄界定不应仅仅是成本分摊的依据,更应与儿童在旅行中实际需要的特殊服务(如座位安排、安全防护、饮食照顾等)相匹配。 可以参考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关于儿童的定义(18岁以下未成年人),并结合具体国情和行业惯例进行调整。
2. "票价结构应体现优惠与公平:" "基础票价:" 对一定年龄以下的儿童(如6周岁以下)实行免费或极低费用(象征性收费,主要用于覆盖部分成本,如儿童安全座椅使用费),因为此时儿童出行主要依赖父母,且自身出行能力有限。 "优惠票价:" 对超过免费年龄但未成年的儿童,提供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作者:龙敏飞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采访多名消费者发现,当前国内儿童票判定标准不一,让不少家长感到困惑和不解。

在浙江上大学的余女士计划暑期带刚满10岁的妹妹去天津某海洋公园游玩。按照公园规定,身高1.4米以上儿童需购买240元的全价票。余女士的妹妹虽然才上小学四年级,但身高已超过1.5米,只能购买全价票。而余女士本人凭借学生证却能购买195元的大学生优惠票。“这合理吗?妹妹才上四年级,就不能享受儿童票了?”

当前,我国儿童票的标准呈现出令人困惑的“多轨制”状态。比如,铁路部门实行“按年龄”或“按身高”标准的双轨制购票方式;各大旅游景区则各自为政,有些看年龄、有些看身高、有些两者兼顾。如此混乱的局面,不仅给家长带来困扰,也带来一定的不公。当小学生因身高超标门票比大学生还贵时,这不仅在无形中形成了“身高歧视”,也有违儿童票设立的初衷。在儿童平均身高持续增长的当下,我们亟待重新审视儿童票的判定标准,让其惠及更多儿童。

将身高当成儿童票的主要判定标准,早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信息化建设不够到位,儿童的身份信息登记不够完善,以身高为判定标准成为简便易行的操作方式。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儿童的营养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平均身高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12岁儿童身高中位数已达1.5米,远超多数景区1.2至1.4米的免票标准。继续以身高为主要判定标准,等同于变相剥夺越来越多儿童享受优惠的权利。

将年龄当成儿童票的主要判定标准,是对法律“最有利于儿童”原则的践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社区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以及影剧院、体育场馆、动物园、植物园、公园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在数字化身份认证已成生活常态的今天,以年龄为儿童票的主要判定标准,是用科技力量推动公平的重要举措,可以让“最有利于儿童”从法律条文落地为每个孩子触手可及的关照。

打破儿童票标准不一的乱象,亟待完善顶层设计。相关部门应积极作为,尽快完善相关法规政策,明确儿童票判定标准的基本原则和方向,避免公共交通、餐饮、旅游景点等领域“自说自话”。

儿童票不只是一张优惠凭证,更是社会对下一代的关爱。期待相关部门尽快完善顶级设计、出台统一标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公平地享受成长红利,这既是制度设计应有的温度,也是迈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文明刻度。(龙敏飞)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发布于 2025-08-28 07:58
收藏
1
上一篇:加强规范,保障安全——学生使用手机刻不容缓 下一篇:杨梅酸酸甜甜味美无限,采摘时务必留意这些禁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