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二汽助力十堰崛起,但二汽不止属于十堰?深度解析原因

为何说二汽助力十堰崛起,但二汽不止属于十堰?深度解析原因"/

这个说法非常准确,点明了十堰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及二汽(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公司十堰基地)的复杂属性。原因如下:
"一、为何说二汽使得十堰这座城市兴起?"
1. "“无中生有”的奠基者:" 在二汽(东风汽车公司十堰基地)建设之前,十堰只是一个鄂西北的普通小县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经济基础薄弱。 2. "大规模工业投资:" 1956年,中央决定在十堰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工厂选址,而是国家在“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投入了巨额资金和资源,动用了全国之力来建设这个“汽车城”。 3. "产生巨大的经济引擎:" 二汽项目落地,极大地促进了十堰的工业化进程。它不仅本身是大型企业,创造了大量的直接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围绕其发展的上下游产业,如钢铁、机械、橡胶、玻璃、木材等配套产业,以及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 4. "吸引大量人口涌入:" 二汽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从全国各地涌入了数十万建设者及其家属来到十堰,形成了最初的城市人口主体。人口的急剧增加需要相应的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从而推动了城市的扩张和繁荣。 5. "

相关内容:

第二汽车制造厂在1969年落户十堰,在1992年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但还是有很多人习惯叫二汽,和长春的一汽一样,提到二汽,大家就会想到我们国家发展汽车产业筚路蓝缕时的艰辛。

航拍长春一汽停车场

二汽不是凭空在十堰产生的,光靠十堰的力量,不可能建设成二汽,为何这么说?分析如下!

十堰在二汽来之前是什么模样?当时十堰是一个镇,和很多人的老家一样,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老家,52年前是一个镇,到今天大概率还是个镇,我的老家就是这样,只不过比过去更繁华了,有了广场、超市、快递点、小区……住在镇上的加上周边的村子,总人口大概10万人,这已经是大镇了,小镇的话,人口少很多,可能就两三万人。

十堰当时是个镇,现在已经是鄂西北的工业重镇,和一个镇比起来,早已是天差地别了,连升几级,城建水平不是一个镇能比的。十堰能有今天,一切的开始,都是因为二汽。

十堰城市风光

二汽不是单靠十堰人建成的,而是集合全国的力量,是举国体制的胜利。一汽就是由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包建的,二汽同样采取了包建的方式,只不过是一汽包建二汽,聚”全国机械行业和汽车行业之“宝”,用“老厂包建新厂”的方法建设二汽。

举例来说,在“聚宝”方面,全国有140多家企业、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为二汽提供了新工艺达53 项、新材料14项、新技术40余项,600多个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为二汽生产了2万多台套设备。

在“包建”方面,一汽包建了11个分厂,上海包建了6个分厂,北京汽车制配厂包建化油器厂,武汉配件厂包建轴瓦厂。二汽建成后实现了建厂方针所提的生产技术水平高于一汽的目标,到1980年二汽就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现代化汽车制造厂,十堰也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现代化汽车工业基地。

东风汽车生产车间

可以说正是1949-1969年,我国第一代汽车人的艰难探索,努力奋斗,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

原一汽副厂长李刚回忆1958年为了攻关红旗发动机液压挺杆,为了解决挺杆体上直径15.5毫米的内孔和柱塞的外圆,他们攻关团队到制造柴油机喷油嘴的军工厂学习精密研磨工艺,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建立了一个小型简易的恒温和无尘室,自制了全套的研磨装备,闯过了精度关。

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后来无条件移植到了十堰的二汽,二汽初建时的领导和技术工人中相当一部分都是一汽过来的,现在的十堰东北餐馆不少,就是明证。

十堰城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二汽开始走出十堰,到襄樊(2010年改名襄阳),到武汉,再到广州,形成了四大生产基地,二汽得以延续辉煌,获得了更大的成就。

你认为二汽给十堰带来了什么,十堰又给二汽带来了什么?欢迎留言讨论!

发布于 2025-08-27 19:43
收藏
1
上一篇:毛泽东指示建二汽,选址大山沟里的十堰背后的战略考量 下一篇:毛泽东指示建二汽,选址大山沟里十堰背后的战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