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王德比不过是商业炒作,巴塞罗那的荣耀归属依旧属于巴萨

球王德比不过是商业炒作,巴塞罗那的荣耀归属依旧属于巴萨"/

您说的有一定道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1. "“球王德比”的商业属性:" 将梅西(球王)和内马尔之间的比赛称为“球王德比”,这确实是媒体和球迷为了吸引眼球、增加比赛话题性和商业价值而进行的包装和营销手段。它放大了比赛的明星效应和戏剧性,对于转播权、赞助、球迷参与度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商业推动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它确实带有浓厚的商业噱头色彩。
2. "巴塞罗那的归属:" 您强调“巴塞罗那仍然属于巴萨”,这一点是核心。从法律和组织结构上讲,"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Fútbol Club Barcelona)是一家由其会员(Socios)拥有的非营利性实体"。俱乐部的大部分资产属于会员,而不是某个单一的股东。因此,无论外界如何定义或营销某场比赛,俱乐部的根本属性——由会员拥有和治理——是“巴萨”精神的核心体现。
3. "“巴萨”精神的内涵:" “巴萨”不仅仅指俱乐部本身,更代表了一种深植于其文化、历史和价值观中的理念,即“Més que un club”(不仅仅是俱乐部)。这种精神强调的是足球的纯粹性、民主性、对青训的投入、对社区的责任以及一种独特的、区别于其他豪门(尤其是皇马)的足球哲学(如“Tiki-Taka”时期

相关内容:

巴萨与西班牙人的“球王德比”让我想起了一个困扰自己多年的迷思:为何巴塞罗那这样一座城市会拥有一支全欧洲乃至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足球队?

巴塞罗那仅仅只是欧洲第九大城市,历史上并没有比肩英格兰俱乐部,如曼联、利物浦的海外影响力。不得不承认,大英帝国时期留下的文化遗产,如英语和BBC是将英超推上世界第一联赛的重要基石。与之对比,弗朗戈将军独裁政府时期的巴塞罗那城甚至还对外戒严。

梅西是巴塞罗那德比的绝对主角。图/Osports

而现在,巴萨坐拥5800万欧洲球迷,以及5.87亿全球拥趸,力压皇马和曼联高居全球榜首。要知道,光支持巴萨的欧洲球迷人数,就比西班牙全国人口多出24%。

美国《福布斯》指出,巴萨在社交媒体上拥有1.5亿粉丝,是全球拥有粉丝最多的体育俱乐部,超过了NFL所有球队粉丝数的总和。习惯用“胜者为王”来思考竞技体育的美国人还发现:巴萨在2006年时来运转前,只获得过一次欧洲冠军——还不如诺丁汉森林。

据说就连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也是巴萨球迷,并在球队那座足可比肩毕加索美术馆的博物馆里签字留名。之所以拥有如此待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身上独有的加泰罗尼亚主义精神。

巴萨绝“不止是一家俱乐部”,因为它是一种强大的民族主义象征,以至于许多加泰罗尼亚人在情感上将巴萨视作他们未曾拥有的“国家”。

巴萨成立于1899年,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位于马德里的中央政府都在打压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加泰罗尼亚在1975年弗朗戈去世后获得了自治权,但巴萨却在民族主义的不归路上一去不复返。2010年南非世界杯,当哈维、伊涅斯塔、皮克等巴萨球员为西班牙捧起历史上首座大力神杯时,他们对着镜头喊出的不是“西班牙万岁”,而是“加泰罗尼亚赢了”(Visca Catalunya!)。

40多年来,巴塞罗那的公共场所,无论是地铁报站还是商场标识,都一直坚持使用三门语言:首选加泰罗尼亚语,其次是英语,第三才轮到西班牙语。

巴萨俱乐部的董事大多出身加泰罗尼亚族的资产阶级。董事会议中,他们约定俗成地使用加泰罗尼亚语。前主席若昂·拉波尔塔一直努力尝试让队内的外籍球员说加泰罗尼亚语,但收效甚微。因为巴萨更衣室内通用的是西班牙语,梅西的西班牙语还有明显的阿根廷乡下口音——但这不妨碍他成为巴塞罗那城的宠儿。

这是全球化引发的消费主义效应,无论多深的历史渊源都能在求同存异中,找到一种和谐的买卖关系。巴萨身上的“加泰罗尼亚主义”色彩如今更像是一种商业卖点,球迷们将喜好投射到他们身上,以展现自己的独立和品位。

很多加泰罗尼亚人坚持每周日在诺坎普球场表达自己的民族主义,其实就和传统的英格兰球迷,习惯在每周日下午3点到酒吧小酌一杯,之后在球场内大喊90分钟,是一回事——都是为了宣泄和表达自我——尽管前者看起来更具宗教仪式感。

与西班牙人的“加泰罗尼亚德比”也好,“球王之争”也罢,充其量只是商业噱头(目标受众还是中国球迷),它注定只会是漫长西甲赛季中一条无足轻重的过河之鲫。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当武球王身上的异域风情和新鲜感被无孔不入的媒体榨干后,巴塞罗那城仍然是巴萨的天下。

□朱渊(旅欧足球人)

编辑 张云锋 校对 李世辉

发布于 2025-08-27 02:28
收藏
1
上一篇:(国际)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选举盛大举行,焦点聚焦 下一篇:巴塞罗那椅,设计经典,家居艺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