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200元逆袭菲律宾,南安创业家揭秘致富之道!

只剩200元逆袭菲律宾,南安创业家揭秘致富之道!"/

根据您提供的标题“只剩200元,竟在菲律宾富了!南安这位创业家是这样做的”,可以推测这篇文章或视频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位来自福建南安的创业者,如何在菲律宾从仅有的200元人民币(或类似等值菲律宾比索)起步,最终取得显著成功的创业故事。
虽然我无法直接访问并阅读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但根据标题和常见的创业故事模式,我们可以推测其内容可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创业起点低廉:" 强调故事的核心是“只剩200元”,突出创业的艰难和起点之低,与最终“富了”形成巨大反差,吸引读者。 2. "人物背景:" 介绍这位南安创业家的基本信息,可能包括他/她为何选择去菲律宾创业,是否有相关的背景或技能等。 3. "核心创业项目:" 描述他/她具体是如何利用这200元在菲律宾开展业务的。这可能涉及: "低成本启动:" 利用有限的资金,可能从事一些启动成本极低的行业,如摆摊、小商品零售、餐饮(如小吃摊)、维修服务、提供某种技能(如理发、修理、翻译)等。 "敏锐的市场观察:" 发现当地市场的空白或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案。 "勤奋与坚持:" 强调早期创业的艰辛,如长时间工作、亲力亲为、不断学习等

相关内容:

在日前举行的菲律宾潘氏宗亲总会换届典礼上,作为宗亲总会外交组的成员之一,潘其峰同大多数成员一样,热情接待着每一位来宾,事无巨细地帮助远道而来的宾客们。高高胖胖的潘其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0年前,出国赚钱在别人眼里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业成归来便是一名“番客”。然而,不管在哪里打拼,别人眼里的光鲜亮丽,都是无数的辛酸及汗水积累而来的。

2000年,21岁的潘其峰怀揣200元,只身一人闯荡菲岛。在菲律宾这片土地上,活跃着数十万南安人,他们大多从事大米、建筑等行业,但潘其峰却另辟蹊径,从事在别人看来并不光鲜的行业——收购废品。而正是这样一个热情洋溢的小伙子,在这个冷门的行业里,闯出了自己一番天地。

怀揣200元只身闯菲岛

潘其峰清晰地记得,2000年11月21日,厦门机场外大雨瓢泼。再过不久,自己将从这里飞往菲律宾,一个未知的国度。身上的家当除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只有200元了。“之前在国内做小本生意失败了,舅舅在菲律宾,家里人就想着我去那边谋生。”潘其峰回忆道,自己其实并不想漂洋过海到异地谋生,但家庭的困苦让他别无选择。

“2000年,中国尚未加入WTO,出国对一个普通人家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光申请一本护照就要花上半年时间。”潘其峰告诉记者,为了让他顺利出行,父亲四处筹钱,东拼西凑借了1万多元用于办理护照和签证。“所以身上带的200元也是借来的。”

当踏入菲律宾伊莎贝拉时,潘其峰傻眼了:原本想象中的国外生活应该是很美好的,抑或是高楼林立,而这里和国内并没有太大区别。

开弓没有回头箭。潘其峰只能硬着头皮留下来,在亲戚家里帮忙。初来乍到,言语不通、生活习惯差异大,潘其峰几度想要回国发展,但生活的困窘和父亲的殷切期望,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彼时的潘其峰迫切想要改变现状。

在别人的介绍下,初中毕业的潘其峰得以进入当地一所华文学校教中文。“每个月7500菲币,折合人民币约1000元。学校有提供住宿,这也省下一笔不小费用。”虽说有了一份稍微体面的工作,但潘其峰并不满足于现状。一到周末,他便乘车从伊莎贝拉到马尼拉购买文具等货品,再运到学校去卖,来回一趟需要10多个小时的车程。“当时信息不发达,当掌握了整个渠道后,就让卖家直接发货。”

为了尽快融入菲岛生活,在当老师的同时,潘其峰也是一名学生。“一边教学生,一边也向学生学习菲律宾语言。天天和学生在一起,学得也快。”潘其峰笑着说。

另辟蹊径做起收废品生意

勤奋让潘其峰很快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语言技能及人脉资源。在菲律宾,他迎来了第一个女儿,为了带给她更好的生活,当了4年老师后,潘其峰决定下海经商。

在伊莎贝拉,聚集着不少南安人,他们大多从事大米行业。潘其峰也尝试着往大米行业发展。“这个行业人太多了,竞争非常大。”潘其峰告诉记者,自己没有背景,也没有足够的资金。

在米业挣扎了3年,潘其峰物色到了一个新的商机。“当时在马尼拉,一个朋友在做收购废塑料的行业。而在伊莎贝拉,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并不多。”潘其峰想,如果把朋友收购废品的模式照搬到伊莎贝拉,或许也能赚到钱。

“所谓收购废塑料,其实就是类似于国内收购废品站。将一些小废品店的废塑收购回来,经过机械破碎清洗,再转手卖出去。”潘其峰解释道。

看准了一个行业,潘其峰身上那种爱拼敢闯的闽商精神逐渐显现出来。为了占领市场,潘其峰直接向小废品店预付了收购款。“先将款给他们,这些小店如果收到货,才会第一时间卖给我,不会被其他同行收走。”潘其峰坦言,这样的模式虽然能够保证货源,但也存在着一定风险。“有些小废品店钱拿走了就不做了也是有的。”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虽然有一定的亏损,但这样的模式也让潘其峰很快在废品市场站稳了脚跟。

“可以说那些小废品店的收购本钱都是我帮忙支付的。”潘其峰告诉记者,事实上,创业之初的本金也都是筹借的。

日收购废塑料近10吨

潘其峰的热情大方及良好的服务,博得了小废品店老板的青睐。与当地采用支票支付不同的是,潘其峰的付款方式都是现金支付。“支票付款那些店铺老板还要去兑换钱,现金付款则为他们节约了时间。”潘其峰笑着说,现在很多小废品店老板都想来找他合作。

“目前很多生活用品都用塑料来代替,比如饮料瓶,也从玻璃罐换成了塑料瓶。所以目前这个市场还是比较大的。”潘其峰说。

走进厂区,光看办公大楼,很难想象如此干净整洁的大楼会是废品收购站。办公大楼前堆积成山的废塑料,来往运输的卡车,潘其峰的废塑料越收越多,从一开始的每天一两吨,到现在能收到近10吨,工人数量以及需要的厂房也不断攀升。


潘其峰告诉记者,目前厂里的工人有七八十个。而管理当地员工,成了他头疼的事。“菲律宾的工作习惯跟国内不同,这里的人更注重劳逸结合。一到周末,给再多钱,他们都不会加班的。此外,这里的工资都是周结的,在菲律宾不仅不可以拖欠工资,而且还要经常预支工资。”潘其峰说,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工人的费用采用的是计件模式。

“由于习惯不同,一开始管理这些员工经常和他们生气。”好在,潘其峰很快找到了让自己舒心的方式。他在厂区门口开了一家小店铺,将其交给一名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得到了一份额外收入,自然对公司的事情更加尽责。“利用当地人管理当地人,更能事半功倍。”

  2015年,潘其峰在伊莎贝拉7000平方米的厂房和仓库投建完成,这也意味着他收购的废品越来越多,成为名副其实的废品行家。

记者:黄睿超 文/图

发布于 2025-08-26 01:58
收藏
1
上一篇:海外侨领侨商齐聚广西钦州,热议平陆运河巨大商机 下一篇:耳后“漏”道百出,医生“洞”查秋毫,揭秘医疗诊断的精准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