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上的第一滴晨露,带着秋的凉意落进弄堂。阿婆拎着菜篮走过梧桐树,篮子里躺着土红的芋艿、绿绿的毛豆,带泥的莲藕——这是立秋的暗号。暑气还赖在柏油路上不肯走,黄浦江的风却悄悄掺了丝凉意,老上海人懂,该用一桌子时令菜,给肠胃打声“换季招呼”了。
秋鲜:
芋艿毛豆,鲜掉眉毛的清润
菜市场的芋艿堆得像小山,带着红泥的“香梗芋”最抢手。上海人立秋爱吃芋艿,说“吃了芋艿,腰脚硬朗”。最简单的做法是芋艿烧毛豆,芋艿去皮切块,和新鲜毛豆一起炒,加勺生抽,焖到芋艿绵软,粉粉糯糯的,配粥吃正好。还有刚上市的茭白,切薄片和鲳鱼同蒸,鱼肉的鲜混着茭白的嫩,淋点蒸鱼豉油,清淡得像初秋的风。
润燥:
桂花糖藕,藏在糖水里的秋意
南货店的玻璃柜里,桂花糖藕已经摆了出来。糯米灌进莲藕孔里,用红糖慢慢熬,出锅前撒把干桂花,甜香里带着水汽。下午的弄堂里,姆妈们会给孩子端上一小碗,“吃点藕,秋天不咳嗽”。
imgarr
上海的立秋
在烟火气里
上海的立秋,从不是轰轰烈烈的换季,而是藏在碗筷间的细腻。芋艿的健脾、莲藕的润燥,在烟火里,把“秋冬养阴”的大道理,变成了一碗饭、一碟菜的实在。跟着老法吃,让身体在中医药的节奏里,稳稳接住这个秋天。
张妍宇 | 中医全科 副主任医师
肿瘤中医特色专科门诊医师
皮肤科专科门诊医师
肺癌(术后)专病门诊医师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岳阳医院肿瘤科许玲主任。目前负责中心肺癌(术后)专病门诊和皮肤专科门诊工作。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湿疹、胃肠不适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
门诊地点:东余杭路910号4楼
门诊时间:周一至五上午8:00-11:15,下午1:30-4:45(周三下午2:00-4:45)
原标题:《杏林“医”线 | 立秋,“秋冬养阴”这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