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古 | 郑振铎说这张是张大千画的仿品
在中国的神话体系里,盘古是第一位神,也是已知世界的起点。
人为什么需要神?你现在想,马上想,放下猪蹄,想象自己是一头猪,一只狗,在这个世上生活很慌张,很恐怖,到处都是特么的人,个个没憋好屁,都惦记吃我肉,喝我的血,奴役我子孙。【王朔:《起初·绝地天通》】
中国古民族是一种朴实而缺乏想象力的民族:他们生在温带与寒带之间,天然的供给远没有南方民族的丰厚,需要经常和大自然博斗,不能像热带民族那样懒洋洋的睡在棕榈树下,晴日见鬼,白昼做梦,所以《诗经》里竟没有神话的遗迹。所有的一点点神话,如《生民》、《玄鸟》的感生故事,其中的人物不过是祖宗与上帝而已。【胡适·中国文学史】 神话的繁盛和气候息息相关:把《诗经》和《楚辞》对比,就可以看出汝、汉之间和湘、沅之间的文学大不相同。越往南,文学里神话的成份与想象的能力就越强。【胡适·中国文学史】
中国传统的历史常以三皇五帝开始,把文明演进的历程拟人化。如以开天辟地的盘古氏开始,经构木巢居时代的有巢氏、钻燧取火时代的燧人氏、网罟渔猎时代的伏羲氏、种植谷物时代的神农氏,创建帝国的黃帝有熊氏,以及以后一系列的承继帝王。
这一整段的历程约可分成三段,每一阶段正好又可以用一个称呼其领袖人物的字来代表其时代的特色。第一阶段是传说圣人的作物时代,以“圣”字表示。第二阶段是传说帝王的创制时代,以“黄”字表示。第三阶段是建立王朝的信史时代,以“王”字表示。
盘 古

盘古 | 历代琴式图册.传宋人绘.纸本水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的哲学家一贯认为宇宙是自行产生的,也不承认万物由一种原动力驱动,他们认为宇宙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不相信原动力。
盘古“龙首蛇身,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的产生于混沌之中,用了三万六千年创造了这个宇宙。而西方神话中的耶和华创造世界只用了七天——得多糙啊!
闻一多考证盘古即「匏瓠」,也就是葫芦,“盘”字古义为开端,“古”即葫芦,寓意生命繁衍。
盘古龙身人首,……开目成昼,合目成夜,呼为暑,吸为寒,吹气成风云,叱声为雷霆。盘古死,……目为日月,髭为星辰,眉为斗枢,九窍为九州,乳为昆仑,膝为南岳,股为太山,尻为鱼鳖,手为飞鸟,爪为龟龙,骨为金银,发为草木,毫毛为凫鸭,齿为玉石。汗为雨水,大肠为江海,小肠为淮泗,膀胱为百川,面轮为洞庭。一日七十化,覆为天,偃为地,八万岁乃死。【任昉·述异记】

盘古之后,进入三皇五帝时期。向来三皇五帝说法不一。
关于“三皇”
- 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 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 伏羲、神农、黄帝《尚书·序》
- 伏羲、祝融、神农《风俗通义》引礼号谥记
- 伏羲、共工、神农《通鉴外纪》
- 天皇、地皇、泰皇《史记·秦始皇本纪》
- 天皇、地皇、人皇《春秋命历序》
关于“五帝”
-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史记》、《白虎通义》、《大戴礼记》
-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尚书·序》
- 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孔子家语》
- 东方青帝 - 太昊伏羲、中央黄帝 - 轩辕、北方玄帝 - 颛顼、南方赤帝 - 炎帝、西方白帝 - 少昊玄嚣《吕氏春秋·五帝》

三皇五帝世系图 | 维基百科
在上古,姓是大型部落的标识,氏是由姓分化出来的有功绩或有身份的部落分支的标识。比如“伏羲氏”有时候是指“伏羲氏的部落”,而不是“伏羲”这个人。再比如华胥氏部落有一个分支都姓“风”,这个分支就是伏羲的姥姥家。
燧人氏就是号称发明钻木取火的人,相当于西方的普罗米修斯。
要还按早先的女的都和脚印鸟蛋生,人不至于现在这德性。【王朔《起初·纪年》】
燧人氏时期,华胥氏部落的风姓分支里有个妹子,一天跑到雷泽去玩,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想着“踩一下又不会怀孕”于是就踩了一下,然后,这个风一般的女子就怀孕了,生下俩孩子:一个叫伏羲,一个叫女娲。

伏羲女娲图 | 唐.绢本设色.吐鲁番阿斯塔纳墓穴出土.国立中央博物馆藏。有好事者根据这幅画解读出很多内容
,比如“规矩”、“阴阳”、“交媾”、“天圆地方”、“繁衍子嗣”、“宇宙观”、“天人合一”、“谐和”等
画中左边的是女娲,右边的是伏羲。女娲右手执圆规,左手搭在伏羲肩上,手中握着四支算筹(做加减乘除的工具)。伏羲左手执矩(直角尺),右手则搭在女娲肩上。伏羲搭过女娲肩膀的手中还握有一件墨斗(木匠弹绘墨线的工具)。画中伏羲女娲下半身交缠在一起,周围画满星辰。
女娲脸颊上点了胭脂,还有她的高髻发式都很正常,但伏羲的幞fú头以及发簪都足够怪异。
两人穿的都是圆领对襟镶黑边的红底夹缬xié印花大袖上襦rú。这种男女袖口同等宽大的上襦形式是晋末到齐梁期间形成的。伏羲女娲在腰部相接,腰间着百褶短裙。【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燧人、伏義、神农的三皇系列,分别表示人类进人用火、猎牧、农耕原始进化阶段,还不是文明历史范畴。
宓羲,庖羲、太昊都是他
伏羲 我连乘法都不会,八卦是加出来的

伏羲坐像轴 | 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伏羲跟妈姓风。
伏羲取得了河图洛书,推演了先天十六卦,算尽天机,天帝封其为五方上帝,也就是五帝之一,掌管东方,属木,号称青帝,人称太昊,其所在的风姓伏羲氏部落,是中华民族的源起。所以黄巢造反的时候高喊:他年我若为青帝。

伏羲 | 帝王道统万年图册.明.仇英.画.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我见日光下凡物皆有影子,知道万物都有明暗面。又见昼夜交替,四季轮还,估摸天道是循回的。于是就用明暗分别去加地之四极东、北、西、南。——我连乘法都不会!我的八卦是加出来的,只为简单推算一下穷通兴废周期。天地万物摆在那儿,你们也都瞧见了,我只是嘴快,抢了个话头儿,你们可以叫我:先说。……天道怎么可能让我蒙出来?各大星体转成这样,谁跟谁都没撞上,一定比我内八件套精密。【王朔:起初·绝地天通】

三皇本纪·太皞伏羲氏 | 补史记.唐.司马贞.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刊本.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
《国语》里说太昊也就是伏羲有个儿子叫少典,少典娶了有蟜氏的妹子,育两子,黄帝和炎帝。
伏羲之妹?
女娲 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杀黑龙、断巨鳌

女娲 | 历代琴式图册.传宋人绘.纸本水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说文解字》里段玉裁注“娲”与“化”叠韵,表示“女娲”与“化育”有关。「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或云伏羲之妹。」
女娲多才多艺,会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杀黑龙济冀州、断巨鳌立四极、积芦灰止洪水等。
有人说伏羲和女娲两兄妹在昆仑山上交合,然后就有了人类。而女娲捏土造人的说法仅见于《风俗通》,孤证不征。

女娲氏 | 补史记.唐.司马贞.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刊本.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
炎帝,赤帝
神农 博物学家、灵媒、暴侃者、药剂师

女娲部落接替伏羲部落掌权后,有蟜 jiǎo氏族里的一个女孩叫任姒,她去华阳玩的时候看见了神龙,回来就生了个宝宝,人身牛头(看来是牛的图腾崇拜),因为打小在姜水边长大,就姓姜,因为用火德,所以叫炎帝,或赤帝。
他尝遍百草,教会了人们种植和治病,接替了女娲部落的统治,开创了神农氏的统治,人们叫他“神农”,这姓姜的孩子就成了神农氏部落的首领。
神农部落所属的炎帝族先于黄帝族自中国西北进入中原,仰韶文化可能是他们文化的遗址。

神农氏 | 补史记.唐.司马贞.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刊本.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
炎帝为黎族压迫,求助于黄帝族,黄帝助其击败黎族。结果黄帝族竟然调转枪口又击败炎帝族,炎黄融合后,再去对抗强大的苗族。
后黄帝族又到了山东沿海地区,与夷族杂居,夷族酋长是后羿。这时颛顼据濮阳,帝喾据偃师。

神农 | 帝王道统万年图册.明.仇英.画.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神农时用石头作为兵器,黄帝时用玉作兵器,禹时用铜作兵器,直到战国时代才开始用铁制兵器。
很多食草中毒者心灵受到开启,醒来成为通灵者,话密,神神叨叨,曰神农。农,通浓,密也;上古招魂专用语。形容一个降神者深深陷人谵妄。神农是最早的博物学家、灵媒、暴侃者、药剂师。【王朔:起初·绝地天通】

商的先祖王亥曾经率引牛车到各部落从事交易以谋生活,从事交易以谋生的人也被叫作“商”人。但是《周易·系辞·下》云:“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也就是说神农当酋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组织市场交易了,公元前2700年的神农时代比商朝要早一千年就开始做买卖了。
那时候交易的货品应该不外乎生产工具和食物了,质量的「質」,不就很明白的表示两个斧头就能换一个海贝嘛!

商 | zi.tools 字统网
看上图“商”字在甲骨文中是种建筑物的象形。“商”是商人曾经建过都城的地点。商人就以此建筑物去命名其王朝的所在。
商人建国前曾迁移八次,会不会有部分原因是为了经商呢?周克商之后,商人肥沃的土地尽为周人所有。没当俘虏而以耕田的人为了谋求生活,乃投身贸易事业。
周人蔑视这种没有恒居的人,揶揄之而名其行业为「商」,并且为了征收赋税官方限制人们随意迁徙,在这种种限制下,商人的日子举步维艰。
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
黄帝 内经,造车

黄帝 | 历代帝王半身像册.绢本浅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史记》说黄帝“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指曲辕高车,「辕」指直辕大车,既以此为名,则或者他对造车有贡献,或者生于擅用车之族。王朔说夏人首使战车,动力待考,疑似牛,轩辕之名定矣。
黄帝的母亲叫附宝,去祁野,看见电光绕着北斗枢星,然后就怀孕了,二十四个月后在寿丘生下了轩辕黄帝。
按五行说黄帝“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按:“帝”字古义是天神或祖神。黄帝不像“帝喾、帝尧”那样“帝”作次名居前,则“黄”不是名词而是形容词,应该是黄土地上的人民对其祖神的尊称。“黄”的甲金文像系玉饰用的围腰绶带。

黄 | zi.tools 字统网
帝,在先秦是个大名目。帝是什么?帝是神,是祖先神。皇,是远古祖先神,例如伏羲;帝是近古祖先神,例如黄帝。商代的最高权力者死后才有资格称帝,例如被周武王伐灭的受,死后应称为帝辛,但周称他为纣王,不承认他成神称帝。

黄帝 | 帝王道统万年图册.明.仇英.画.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轩辕成人的时候,神农已经不行了,战火频仍。轩辕就教战士们用戈,谁出头灭谁,逐渐都打服了,剩下山东的蚩尤是个难啃的骨头。
后来轩辕还学会了驱使猛兽,和炎帝在阪泉开战,轩辕黄帝胜。他又在涿鹿之战中擒杀蚩尤,天下归顺。
黄帝百战百败,终得天下,殆非力取,善攻心也!
黄帝娶了西陵的一个女孩叫嫘祖的为妻,生了俩儿子,老大叫玄嚣,老二叫昌意,昌意的儿子叫高阳,就是颛顼。玄嚣,被封为白帝,他是个老病号,一生坎坷。玄嚣的儿子,句芒、蓐收、穷奇和蟜极,都没成帝。玄嚣回天上后,在人间接替帝位的是他的侄子颛顼。

五帝本纪.黄帝 | 史记.西汉.司马迁.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刊本.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
红山文化是黄帝族所创,黄帝是人文始祖,史学家以之作为中华文明起点,从传述文献上看,黄帝时期的文明成就有: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染五色衣裳,嫘祖养蚕,仓颉造字,沮诵作书,大挠作干支,隶首作算数,容成著调历,伶伦制乐器等。黄帝之所以被称为“轩辕黄帝”就是因为传说是他发明了车。或说对“车”有重大的改进。
皇帝曾住在涿鹿一带,过着游牧生活。后来打败九黎族和炎帝族逐渐在中原定居下来。历史上尧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相传都是黄帝的后裔。
《海内经》底本:帝俊赐羿彤弓素缯,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时,十日并出,羿射九日,落沃焦。李鼻先生故去,家藏本流出,后句时十日并出羿射九日遭剜去,据说太昊派所。这个“时”当为炎黄时代,指黄帝六年大旱。
《黄帝内经》黄帝与岐伯话路之深,哪里是两个医者在论医术,分明是两个大巫在聊世界观。巫者,医之兄也。【王朔:起初·绝地天通】
屈原的祖宗
颛顼 绝地天通

颛顼 | 历代帝王半身像册.绢本浅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祭奠了黄帝,走到黄河渡时,在士卒鼓噪下,践帝位,改国号高阳,颛顼称帝后仍叫“黄帝”。这一年是公元前2294年,丁未年。
绝地天通:是断绝天地也即人神感通的意思。彼时正值涿鹿战后,蚩尤所部南系氏族九黎三苗在炎黄联军及神—一这里的神指的是天灾——女魃的共同抗击下归于瓦解。瓦解后的散兵游勇(尚书概称为三苗)沦为寇贼,在冀地一带抢掠杀戮,到处作乱。制定五刑就是后来尽人皆知的劓宫黥加上大辟当作法律制裁他们,效果也不好。
简单说“绝地天通”就是改革宗教,使屁民去安心生产生活。

五帝本纪.颛顼 | 史记.西汉.司马迁.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刊本.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
《离骚》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屈原是说他是颛顼的后代,他爸叫屈伯庸。秦始皇之前“朕”就是“我”的意思,后来才被专用了。
颛顼回天上去后,帝位由白帝玄嚣的孙子,蟜极的儿子帝喾继承,帝喾号高辛氏,名俊,也就是《山海经》中的大 Boss 帝俊。
死于熊
帝喾 黄帝的曾孙,高句丽的先祖

帝喾 | 历代帝王半身像册.绢本浅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颛顼死了以后,他的叔伯爷爷玄嚣的孙子——也就是颛顼的堂弟高辛当了酋长,就是帝喾,也就是黄帝的曾孙。公元前2216年,乙丑年!在亳地即帝位,是谓帝喾。改国号高辛。据说高辛生出来就自报名号——省了他爹给起名了。帝喾在位六十三年,野外露营时遭熊袭胸猝陟。

放勋、陶唐
尧 舞蹈爱好者

帝尧立像轴 | 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子,生了个儿子叫放勋,又娶娵jū訾氏的女子,生的儿子叫挚,帝喾死后先立挚为帝,大家都不服(估计是尧撺掇的),又立放勋,就是尧。
公元前 2145年,丙子年,唐尧即位,改国号陶唐。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五帝本纪.尧 | 史记.西汉.司马迁.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刊本.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
据传说,尧因命羿杀十日(也可能是烧杀抢掠了十天),夏人联合有仍氏、有虞氏复仇,灭戈,灭过,杀浇,尧王城成为一片废墟。
堯的生活是茅草屋,糙米飯,野菜根不加調味,飲食器是土缶,粗布仅掩身體,冬天披鹿皮。舜比尧進化一些,木製飲食器上塗漆。禹更进化,祭器外面涂漆,里面塗红。孔子說:「禹不講究飲食却講究祭祀鬼神,不講究衣服却讲究礼服礼冠,不讲究房屋都讲究沟洫水利。」【范文澜·中国通史】
尧在位七十年,准备禅让,于是大家纷纷推荐舜,尧先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给舜当媳妇,考察了一段时间就在文祖殿让位给舜。诸侯朝觐的时候不去丹朱那里而是找舜;打官司的不去找丹朱而找舜;写马屁歌的不赞颂丹朱而赞颂舜,尧说:天意啊。
郭濮在注《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说:“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和“舜伐三苗”的记载。巨人部落首领夸父是丹朱的得力大将,因“逐日”误入大泽而死,以射箭闻名的后羿部落助阵帝舜,因此丹朱在失去夸父这一重要助力的情况下,在与帝舜争夺帝位的战争中失败。丹朱战败后,其后裔向河南、湖南、河北、山东等地迁移。由于这次大战双方伤亡都很大,后来失去帝位的丹朱被描画成“凶神”或主管灾祸的“邪神”。

《竹书纪年》里说,舜将尧放逐到平阳囚禁,先立丹朱为帝,后夺取帝位。 关于舜胁迫尧父子让位,在古代并非只有《竹书纪年》孤证,荀子、韩非子亦先后有类似说法。
后世颇有人怀疑尧、舜、禹之间并非禅让,曹丕篡汉之后就感叹过:“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封禅第一人
舜 尧德衰,舜囚尧

舜 | 历代帝王半身像册.绢本浅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也就是颛顼的七世孙,黄帝的十世孙。
舜的父亲叫瞽gǔ叟,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睁眼瞎,看上去眼珠子挺大其实啥也看不见;还有一种解释是音乐家,不是有个“鼓”旁嘛,上古的音乐家叫巫。
瞽叟姓妫,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故姓姚。目重瞳子,故日重华。龍颜 ,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孔安國云:「無目日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别好惡,故時人謂之 ,配字曰『叟 。曳,無目之稱也。」
……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五帝本纪.舜 | 史记.西汉.司马迁.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刊本.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藏
有竹书异本曾作:昔尧德衰,舜囚尧也。似乎给出一个舜囚尧理由。以太史公言: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辟位(也即退休)凡二十八年而崩。也就是说尧即便生而即位,到舜代理政务也已九十,之后又活了二十八年,一百奔二的人,谈何德衰,实智衰、体衰,我理解的囚就是限制活动范围,是为他好,谁家有老人不这样啊?与政权交替无关,交了政权也要找个清净地方安顿养老。【王朔·绝地天通】
“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五岁一巡狩。”世世代代天子都是遵循这一古制,把一生献给巡逻,埋在哪儿都是自己家,谁让这个家大呢?舜之国都与列祖同,皆无闻于史,因他也是到处走,走到哪儿,哪儿就是都,史称: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舜是信史里所载封禅第一人。礼器都是土黑陶。

舜 | 帝王道统万年图册.明.仇英.画.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上帝是个动词,有两个时态,过去完成时和现在进行时。当祂处于自足、自洽、缄默状态,是无形无限的,也即不可知的。当祂对人类说话,就从这无限中走了出来,至少搭乘了一种载体——辞语,也即变得可辨、可知了。【王朔:《起初·绝地天通》】
舜妈叫“嚚”,音银,就使用上而言大概已经算是个死去的字了,它最后一次的使用,是形容舜的母亲。「父顽母嚚」,父亲粗鄙无赖,母亲坏嘴搬弄,正是这对了不起的天作之合夫妻,因宠爱小儿子象,遂持续地迫害孝顺的儿子舜,演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宗有名有姓、罪证确凿的家暴案件。
“司”反写为“后”
禹 一条龙还是一条虫

禹 | 历代帝后像轴.南薰殿旧藏
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和舜是一辈,叔伯兄弟。马迁说他叫文命,尧叫放勋,舜叫重华,孔安国不信。
禹母脩己见流星贯昴,又吞神珠薏苡,胸坼chè而生禹,因姓姒氏。身长九尺二寸,西夷人。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即天子位,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夏者,帝禹封国号也。
“夏”是在他被封前的名字,禹被封为夏人君长,故才称夏后。夏王称后,如古本《竹书纪年》里的后启、后相、后泄、后桀,即因戎语首领为“后”,比较像藏文_hgo。

揭器求言.帝鉴图说 | 明.张居正等编.清潘祖荫等书.沈振麟彩绘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禹为了解民情在朝堂之外悬挂钟、鼓、磬、铎、鞀。来教他道理的击鼓,教他处理方法的敲钟,有要紧事汇报的振铎,有灾情的击磬,有冤情的摇鞀,这就叫“揭器求言”——看来领导们自古就会搞形式主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