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巴拉探险之旅,开启湘西文化瑰宝多宝盒
让我们一同开启湘西文化多宝盒,探索这片神秘土地上的丰富宝藏。湘西,位于中国湖南省西部,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区,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和自然风光。以下是一些值得探索的湘西文化宝藏:
"1. 苗族文化宝藏:"
"银饰:" 苗族银饰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图案而闻名,是苗族女性最喜爱的装饰品。头饰、项圈、耳环、手镯等,每一件都凝聚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
"刺绣:" 苗族刺绣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常用的有龙、凤、蝴蝶等,寓意着吉祥和美好。苗族妇女擅长刺绣,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芦笙舞:" 芦笙舞是苗族最盛大的舞蹈,由芦笙伴奏,舞者踏着节拍翩翩起舞,场面壮观,充满活力。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是苗族文化的瑰宝,内容涵盖了苗族的历史、神话、生活等方面,是苗族人民口口相传的史诗。
"2. 土家族文化宝藏:"
"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意为“织锦”,是土家族的传统织锦,以其独特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被誉为“土家织锦”。图案多为花草、动物等,色彩鲜艳,
相关内容:
曾宝儿
在湘西北有个原生态的土家古寨,它有个神奇的名字,叫做惹巴拉?惹巴拉是什么意思?这里又保留了哪些独特的民俗?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又将用怎样的魅力勾起你我的乡愁。从2月16日起,《湖南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将连续5天直播惹巴拉。
“惹巴拉”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捞车河土家原生态文化保护区,在土家语中,“惹巴拉”意即“美好和美丽的地方”,这里有原生态的土家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这里是武陵山区古朴、原生态土家文化保存得最为完善,最为活跃的唯一地域。
直播惹巴拉,亦如推开湘西文化的一扇窗,开启一个叠彩的文化多宝盒,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湘西的独有美丽。
打开“历史的冰箱”,“惹巴拉”端出鲜活文化主菜。应该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大家对于惹巴拉的认识也更加的深入,但如何让“惹巴拉”走出湘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显然还需要新闻媒体的传播,还需要大家的点赞与宣传。正是这次直播“惹巴拉”,让我们看到了土家文化的原汁原味与瑰丽多彩。
土家古老的舞蹈“茅古斯”,土家语称为“古司拨铺”,意思是“先祖的故事”。通过这个舞蹈,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土家父系社会至五代时期土家人的渔猎、农耕生产生活及婚姻习俗状况,中国戏剧“活化石”这个称谓可谓实至名归。
当然,文化不是一种点缀,而是一种传承,一种发自于内心的精神支撑。从这个意义而言,我们以“惹巴拉”为参照,管窥到了大湘西文化的现实魅力。
从土家转角楼“井院式干栏”中,我们看到了北方四合院的身影;从土家摆手舞中我们读到了诗经中“式歌且舞”的蹁跹;从拦门迎客酒中我们领略到了华夏先民的待客礼仪。而今天这样的文化传承和文化模式依然在支撑和润泽说湘西人民,依然在呵护做湖南各族人民。
让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为小康湖南建设注入新动力,这应该是惹巴拉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与收获。从《火堂洗脚》的镜头中,我们既看到了土家过年最高仪式,洗“和气脚”“孝顺脚”“好运脚”,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孝文化与和谐价值观,家和万事兴,对于家庭来说如此,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也亦然。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中部农业大省,湖南要实现中部崛起,既要有“敢为人先”的奋进精神,当然也要有同舟共济的团结协作精神,而“惹巴拉”的文化因子为我们注入了新的力量。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惹巴拉的意义还有一层寓意。作为自然人,无论你走得有多远,飞得有多高,民族文化这个根线始终牵着你的灵魂,牵着你的思想。无论是回家过年的人,还是异地他乡客,家祭无忘告乃翁,不忘先祖的恩泽,不忘父母的养育,不忘故乡的哺育,这就是惹巴拉的民俗文化之根,惹巴拉的年味文化之魂。
声明:凡注明"来源:华声在线"均系华声在线原创作品,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