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东南亚国家印尼长期生活着大量华人和华裔群体。印尼官方统计的华人数量有300万左右(本身这个数字在全球各国华人数量排名中也可以排名前列了),但这个数字被普遍认为低于实际数字。而一些非正式的数字显示,印尼的华人数量至少超过680万,甚至可能超过1000万人。

印尼长期生活有大量华人
所以印尼很自然也存在着一些华人独有的文化信仰。但大家也都知道,印尼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排华事件,并曾经有过对华人语言和文化的系统性限制,所以在印尼传播的华人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历史上华人最普遍的信仰,也就是中国古代最为主流的信仰儒家思想在印尼经历了一些非常独特的转变和本土化改造,在现代演变成了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有相当程度差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印尼本土色彩的印尼孔教。那么印尼孔教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又有哪些不同呢?
在华人开始大量移居印尼各地之时,也很自然地把中国古人普遍信仰的儒家思想带到了当地。在公元1688年,在今天南苏拉威锡岛望加锡地区,就出现了最早的孔庙类场所天福宫。此外,当时移居印尼的华人还很快将儒家经典《大学》和《中庸》等翻译成印尼文出版。

20世纪初在印尼出版的马来文儒家书籍
在1900年3月17日,印尼的20位华人首领在当时的荷兰殖民地巴达维亚,也就是今天的印尼首都雅加达一同成立了相对统一的华人组织中华会馆。而中华会馆成立之时,就明确宣布:孔教是所有印尼华人的共同宗教信仰。
而在当时,之所以印尼华人如此坚决地要将孔教定义为一种宗教,也跟当时印尼华人以及华人文化面临的特殊处境有密切关系。
华人在印尼始终是绝对的少数族群,而在人口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当时印尼的华人群体中出现了相当数量转信印尼主流宗教伊斯兰教,进而逐渐疏离华人文化,被当地人同化的现象。
此外,印尼当时已经成为荷兰殖民地,荷兰人处于统治地位。因此,当时很多华人年轻人也受到了荷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逐渐成为了基督教徒,可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华人文化。

20世纪初印尼泗水的一座华人庙宇外景
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系印尼华人群体的生存,印尼的华人首领们很快形成了共识:将儒家也定义为和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一样的排他性宗教,也就是孔教,从而阻断印尼华人转信其它宗教的趋势,使华族的认同能够在印尼得到长期的维持。
这样孔教在印尼就成为了一个宗教,也成为了印尼华族认同重要纽带。1938年12月25日,在印尼人口最多的岛屿爪哇岛上,来自全爪哇各地的华人组织联合建立了覆盖整个爪哇岛的统一组织——孔教总会,使印尼各地的孔教信徒拥有了统一的宗教组织。
而在二战期间,印尼在1942年被日军占领。在此期间,印尼各族的抗日人士曾经以各种形式进行过联合的地下活动。而在1945年8月15号日本宣布投降仅仅两天之后,印尼就宣布了独立。之后很快,为时4年(与荷兰进行的)的印尼独立战争打响。

印尼在二战后获得独立
在这个过程中,印尼华人和印尼其它民族在一定程度上曾经共同对敌,拥有了更多共同利益。而在另一方面,在经历了日本占领、印尼独立战争以及印尼正式建国之后,印尼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掀起了建立印尼人国族认同的巨大浪潮。而此时华人也就承受了巨大压力,如何在保持华人族群认同的情况下争取更大的活动空间,进而维持华人群体的存在也就成为了一个重大的课题。
在这种情况下,印尼的孔教组织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即在教义层面保持相当程度的儒学精髓,同时对孔教进行印尼本土化改革,使其成为极具印尼特色的宗教,从而确保其可以在独立后的印尼继续存在。
所以印尼孔教会很快主动向印尼政府表态,希望被纳入印尼宗教部的管理,也就是愿意接受印尼政府的领导。此外在1960年代,印尼孔教会还先后3次更改了自己的印尼语名称,将自己的官方名称从汉语闽南话发音的Kung Chiao Hui改成了印尼语发音的Agama Khonghucu。

印尼一座早期华人庙宇内景
而孔教会这种配合的态度,在当时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赢得了在印尼合法发展的空间。1965年,印尼总统苏加诺签署总统法令,将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和孔教认定为印尼法定承认的六大宗教。
但在当年9月30日后,印尼政局发生剧变。以印尼陆军战略司令部司令苏哈托为首的军人集团很快夺取了印尼政权。在此后的两年内,印尼全国掀起了巨大的排华浪潮。1966年3月,印尼政府下令封禁所有华文学校和华人社团,取缔了几乎所有华文媒体。1967年12月,又进一步禁止了印尼华人举行传统的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而在此过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印尼华人被杀害。

1965年之后,苏哈托掌控了印尼政局
不过,因为宗教本身在印尼国内的支配性地位,所以尽管华人和华人文化受到残酷打压,但印尼孔教还是在一定时间内继续维持了印尼官方法定宗教的地位。
但在1978年,印尼当局还是把手伸向了孔教,通过印尼内政部的法令规定,印尼身份证宗教信仰一栏禁止再填写“孔教”。在第二年,印尼内政部也中止了对孔教的资助,也就是不再承认孔教为印尼的法定宗教,将其取缔。
而这项禁令也对华人为主的印尼孔教信徒再次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印尼的法定宗教是与一系列社会待遇直接挂钩的。首先,印尼的学校必须开设宗教课,因此孔教被禁也就意味着印尼的学校不得再教授孔教课程,当时印尼华人所剩无几的接触华人文化的机会又被砍掉了一大块。

1979年之后,以孔教仪轨举行的婚礼不再受印尼官方承认
此外,所有印尼人结婚都必须在其法定宗教中选择一种,按照其仪轨举行婚礼,此后其婚姻才能得到官方承认。而在1979年之后,印尼官方不再承认孔教婚礼仪式,印尼华人的婚姻要得到官方承认,就必须在其它5种法定宗教中选择一种,使用其仪轨举行婚礼,这也使在印尼残存的华人文化进一步受到打压。
在这种高压之下,印尼的孔教也被迫转入了地下。但通过以各种灵活的方式举办活动,并出版各种刊物,印尼孔教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自己的存在。
而在进入1990年代之后,苏哈托当局对社会的掌控力出现一定下降,印尼孔教信徒也抓住机会,从1995年开始展开了一次强力的抗争。

印尼泗水的现在的两座孔庙(文庙)之一
当年7月,印尼泗水华人青年傅明茂和魏爱兰(印尼名分别为布迪·维加亚和兰妮·古依托)不顾印尼当局禁令,在当地文庙以孔教典礼举行了婚礼,并得到了泗水孔教会颁发的结婚证书。但印尼当局却仍然拒绝对其婚姻进行注册。此后,傅明茂在印尼法院对印尼政府提出了起诉。
而此事很快在全印尼引发强烈关注,成为了印尼国内的轰动事件。泗水当地孔教会很快进行了总动员,选拔了一批青年才俊为当事人傅明茂提供全力支持,使傅明茂在多次败诉的情况下能够始终坚持抗争,多次重新提出上诉。
而孔教信徒们的不懈努力最终也赢得了印尼社会其它群体的大量支持,当时在印尼国内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伊斯兰教教士联合会主席瓦希德(不被视为华人,却自称有华人血统,自认是郑和下西洋舰队人员后裔)多次发表谈话,表示印尼政府不承认孔教是对少数民族的不公正。

瓦希德对印尼孔教恢复合法地位起到推动作用
而此次诉讼一直持续到1998年苏哈托当局垮台之后。在2000年,已经成为新任印尼总统的瓦希德宣布,重新承认孔教为印尼法定宗教,傅明茂最终胜诉,其婚姻被承认有效。可以说此次诉讼,也成为了印尼孔教为重新赢得合法地位而进行的一次抗争,而且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2006年2月4日,印尼总统苏西洛亲自出席了印尼孔教会举办的孔历2557年新年庆典,也就是中国春节庆典,重申了印尼政府承认孔教为法定宗教。当年,印尼宗教部和内政部重新允许印尼人在身份证上选择孔教为宗教信仰。至此,孔教重新获得了和印尼其它5个法定宗教同等的地位。
那么说到这里,我们也就基本上说完了孔教在印尼所的主要历史。不过可能有朋友会感到,孔教似乎就是印尼华人坚守华人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和儒家思想应该没什么不一样,桃花石杂谈你说印尼孔教和儒家思想很不一样,那这种不同究竟体现在哪呢?

印尼孔教脱胎于儒家,却有相当程度不同
其实印尼的孔教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确实有着很明显的差别,因为它曾经经历过深度的印尼化改造,而且这种改造还是根据印尼法律要求进行的。
首先,在印尼国内,存在着一个具有宪法地位的“建国五项原则”(Pancasila),而这5项原则的第一项就是要求所有印尼国民必须信奉独一无二的神明,也就是要求所有印尼国民必须信仰宗教,而且必须信仰一神教。
而印尼的所有法定宗教都必须在教义上符合这个要求。因此,本来并不是一神教的佛教、印度教和孔教为了在印尼获得合法地位,也都在教义上进行了改革,分别“创造”出了自己的独一神(佛)。其中孔教也把中国传统信仰中的“天”进行人格化改造,将其塑造成了独一无二的神。而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在印尼孔教中则被套上了一神教里的“先知”身份,被定义为天神派来的信使与救世者……

印尼孔教可以说处于印尼其它文化的包围之中
除了教义之外,印尼孔教还有一点和中国传统的儒家形成了鲜明差异,即它效仿一些一神宗教建立起了类似的教会体系。而在印尼孔教的这个转变中,我国晚清时的维新派人物康有为曾经发挥过相当作用。
1903年,康有为到访印尼,宣传儒家思想。而作为当时的维新派首领,康有为相比传统儒家,对西方世界还是有一些相对深入的了解。他虽然也将基督教视为了孔教的竞争对手,却认为基督教的教会体系值得借鉴。因此,他在印尼推广儒学的过程中,也从基督教借鉴了教会聚会、传道士和礼拜仪式等宗教仪式和组织形式。
以此为诱因,现代的印尼孔教也形成了跟其它地区的儒家很不相同的制度性礼拜仪式:在每个星期日和农历初一、十五的特定时间,很多印尼孔教徒都会在专门的孔教教士带领下举行其特有的礼拜祈祷活动。此外,印尼孔教还从儒学经典中提炼出了被称为“八诚箴规”的核心教义,虽然其精髓也都来自《四书》等儒学经典,但这个概念却也是印尼孔教独有的。
而印尼孔教这些偏离正统儒家的选择,也使印尼儒家内部出现了分裂。而这个分裂的结果是:印尼另一个儒家团体“三教会”(Tri Dharma,指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教)最终与孔教会分道扬镳并愈行愈远……

印尼解禁华人文化后印尼华人庆祝中国新年的场景,庆祝春节对于印尼孔教也具有重要意义
但无论如何,印尼孔教在印尼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团结华人社群的作用,使相当一部分印尼华人在20世纪那段倍受打压的时段中,在绝大多数都已经失去了汉语能力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华人的族群认同。所以可以说,印尼孔教虽然已经有很大程度的印尼化,但它仍然是在特殊环境下,海外华人群体保持族群认同的一种特殊形式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