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园瑰宝,探寻万寿山的古韵风情

三山五园瑰宝,探寻万寿山的古韵风情"/

我们来聊聊“三山五园”中的"万寿山 (Wanshou Mountain)"。
万寿山是“三山五园”北京皇家园林集群中的核心山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毗邻昆明湖。它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山顶的宏伟建筑——"颐和园 (Summer Palace)"。
以下是关于万寿山的一些关键信息:
1. "名称含义": "万寿": 寓意“万寿无疆”,是祝福皇帝长寿的吉祥名称。 "山": 指的就是这座山体。
2. "地理位置": 位于北京西郊,北临昆明湖,东接养心殿区域(紫禁城外延),南望西山。
3. "核心建筑 - 颐和园":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主体地形。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 "主要景点": "佛香阁 (Foshan Pavilion)": 位于万寿山顶部,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一座巨大的八角三重檐宝塔式建筑,登顶可俯瞰全园景色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万寿山,位于颐和园园内,它是燕山的余脉,高58.59米,海拔108.94米,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昆明湖,是颐和园最佳观景点之一。

万寿山元朝名瓮山,传说有一位老人根据梦中仙人指点在山上挖出了一个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山前有湖名为瓮山泊。公元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当时的科学家郭守敬开挖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的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瓮山泊开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到了明朝,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大。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

万寿山建筑群依山而筑,巍峨雄壮。现存的建筑基本都是英法联军烧毁颐和园后慈禧命人重新建造的。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藏式佛教建筑四大部洲和耸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各式楼台亭阁,整个建筑群落堪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集大成者。

“香阁林端出,登临夕霭间。霜寒半陂水,木落一禅关。” 当年的皇家园林如今已经开放成为京城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如今的万寿山也以它自然人文相互交融的独特景观,在“三山五园”区域景观中绽放着独特的姿彩。

光明网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出品

发布于 2025-08-24 02:42
收藏
1
上一篇:三山五园瑰宝,探秘万寿山的千年风华 下一篇:登万寿山,感悟历史沧桑与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