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我终于踏上了去广西三江的旅途,说实话,临出发前我还在纠结。
网上那些评价看多了,脑子里都是“梯田看一次就够了”“侗寨没啥玩头”“蚊子多,商店早早关门”这些声音。
有人说三江慢,有人说三江穷,有人说三江原生态到有点不方便。
可我就是想看看,究竟是“踩坑”还是“捡到宝”。
火车到三江南站的时候,天还没亮透,空气里带点泥土和青草的味道,像小时候雨后走在田埂上的感觉。
站台不大,出站口很快就走到尽头,边上山包包裹着车站,一下车就能感受到那种“包裹感”。
叫了辆出租车,司机师傅一边开车一边跟我唠嗑。
他说最近三江游客多了,外地人老觉得三江无聊,其实本地人很喜欢这里慢一点的日子。
车窗外路灯还亮着,街道上没什么人,狗偶尔跑出来溜达一下。
十公里进县城,路上不堵,车子开得很顺,司机说这里最多的就是山路和稻田。

头一晚住在侗寨民宿,选了家评价不错的吊脚楼,老板阿姨人很热情,上来就给我递了杯油茶。
她家民宿就在寨口,楼上楼下都是木板房,踩上去有点吱嘎响。
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稻田,田埂上有牛,有白鹭。
我刚搬好行李,阿姨就问我要不要一起去鼓楼转转。
寨子里的鼓楼晚上是热闹中心,老人们搬着小板凳围成一圈,小孩追着萤火虫跑,寨子里的人都能叫得上名字。
坐在鼓楼下,我也没什么事干,就跟着他们东一句西一句听着。
有些话听不懂,侗语拐来绕去的,我就跟着笑,偶尔点个头,阿姨看我不懂,还特意给我翻译,笑说“外地人来这儿,先慢下来”。
晚饭是长桌宴,糯米饭、腊肉、酸汤牛肉一大桌。
油茶喝了两碗,阿姨看我喝得快,还补了一碗。
味道有点像家里做的米汤,咸咸的,喝着暖胃。

饭桌上大家聊得很开,有广州来的,有成都来的,还有一对上海小情侣。
大家都说,网上说的三江太单调,自己来了才知道,真正的意思一点也不简单。
吃完饭天黑了,寨里没什么路灯,回民宿得摸着路走。
夜里吊脚楼的木板会响,风吹过来带点凉意,有点像小时候夏天睡在老家竹床上的感觉。
第二天一早,鸡叫狗吠声里醒来,天刚亮,村口雾气腾腾的。
阿姨已经在厨房热油茶了,还招呼我去梯田看日出。
我抓了个馒头跟着她出门,沿着青石板路一路往上。
石板有点滑,阿姨说,下雨天更滑,最好穿防滑的鞋。
梯田边的水牛已经在吃草了,村民挑着扁担走得飞快。
我们爬了二十多分钟,太阳刚升起来,梯田像打翻的镜子,反光晃眼。
我拍了几张照片,阿姨笑说“照相给朋友看,自己看才是真的”。
下山的时候碰到村民赶集,篮子里装着刚拔的菜,边走边聊。

路边小摊有卖茶叶的、腊肉的、银饰的。
茶叶用报纸包着,闻起来清香。
腊肉挂在竹竿上,切一块给我尝,咸香有嚼劲。
银饰小摊是个小姑娘守着,银环、银簪都是家里做的。
我挑了个小银环,便宜,老板还送根红绳,说系上平安。
赶集的人多,买完菜坐在凉亭里歇脚,聊家常。
一旁有老人讲侗族故事,说以前这里还没人来旅游,只有秋收和赶集最热闹。
我问她有没有想过去大城市,她说“外面世界太大,家里舒服”。
我听完忍不住点头,觉得这话里头透着一种踏实劲儿。
中午在民宿吃饭,桌上多了两道菜,是阿姨自己种的野菜,她说夏天正好长得嫩。
腊肉配糯米饭,酸汤牛肉下饭,吃着吃着就饱了。
饭后大家坐在院子里发呆,有人聊天,有人刷手机,有人打盹。
这时候有邻居过来串门,顺便送了点刚挖的山药。
下午本想去县城溜达,问阿姨哪里好逛,她说夜市最热闹,白天可以去风雨桥。

风雨桥挺有名,桥身全木头结构,桥上风大,站在桥头能看到江水流过,桥那头有卖小吃的,有卖银饰的。
我走到桥上,头发被风吹得乱七八糟。
看到一群小孩在桥下玩水,捉鱼摸螺蛳,笑得很欢。
桥上摊主热情招呼,说她家银饰纯手工,买了还送小饰品。
我买了个小银环,想着回去也能带点本地味道。
傍晚回县城,街上人多起来。
县城不大,晚上八点多路上就没什么车了。
油茶摊摆在路边,十块钱一碗,配咸菜和花生。
夜市有卖水果的,西瓜切成小块,老板娘手脚麻利,装盒速度比我吃还快。
路上遇到一个背包客,他说白天去了茶山,晒黑了一圈。
我问茶山好玩吗,他说春天去最好,满山的茶香,拍照好看。
他说茶农很热情,能现场试茶,喜欢就买点带回家。
夜市边上有家奶茶店,人排得老长,我看着队伍就知自己没那耐心,果断放弃。

出来玩,真没必要为一杯奶茶浪费脚力。
晚上回到民宿,阿姨还在厨房忙活,准备明天的早点。
她让我早点休息,说明天村里有婚礼,可以去凑个热闹。
我问她办婚礼有什么讲究,她说侗家婚礼整个村子都来帮忙,吃饭唱歌一天都不闲。
第三天一早天还没亮,村里已经热闹起来。
大门口搭起帐篷,桌椅排成一排,厨房里人来人往。
我跟着阿姨进厨房,帮着剥蒜摘菜。
侗家婚礼吃长桌宴,菜多,节奏快。
大家边吃边聊,没人催你赶时间。
婚礼结束后,大家一起收拾桌椅,孩子们在院子里追着跑。
我和村民坐在树荫下歇脚,喝油茶,聊家常。
他们问我哪里人,我说广东,他们都觉得远,说下次带家人一起来。
我说有机会一定带爸妈来感受一下。
临走前,阿姨给我装了一包腊肉和糯米饭,说带回路上吃。

她还说“来三江不带点东西回去,像没来过”。
我只能笑着收下,觉得这份人情比什么都值钱。
打车去高铁站,司机师傅问我三江好玩吗。
我说“网上都说无聊,其实慢慢逛才有意思”。
他说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三江不是那种一下子让你拍手叫好的地方,它更像老友,时间久了才懂得它的好。
我说现在的旅游,像小时候去亲戚家串门,吃饭聊天,发呆晒太阳。
司机乐了,说你这话有味道。
到高铁站天快黑了。
我站在站台上,看着山边的云变成橘色,脑子里都是这几天的画面。
其实有时候旅游不是为了看多少风景,而是换种生活节奏。
三江没什么特别花哨的景区,也没一堆网红打卡点,最多就是人实在、饭实在,空气里都透着实在劲。
如果你真来三江,别赶时间,住民宿、早起看梯田、试试长桌宴、逛逛集市,坐鼓楼下发会儿呆。

最好找三五个朋友,或者一个人慢慢走。
记得带防晒和驱蚊水,夏天太阳猛,蚊子也凶。
鞋子一定要穿舒服,石板路滑。
包车要提前谈好价钱,县城到景点距离不近,别临时被宰。
民宿最好提前订,旺季房源紧张,尤其节假日,别等着现找。
拍照随意,别光顾着找角度,很多最美的风景其实留在记忆里。
想避开人群,就别老盯着最火的寨子,小村小寨反而更自在。
吃饭别光拍照,趁热吃,味道最好。
遇到热情的房东别害羞,聊几句家常,说不定还能蹭顿饭。
要是赶上赶集,早点去,土特产不少,茶叶腊肉都是真货。
三江的东西价格公道,别担心被宰,村里人买卖都实在。
最后别只想着赶路,慢下来,才会发现旅途的味道。
三江未必是每个人的理想地,但愿意停下来的话,这里会用最简单的方式,给你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

有时候,最舒服的旅行就是没有目的地地散步,这话在三江特别适用。
下次如果还有机会,我会带上父母,慢慢再来一次,什么都不想,只想在这里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