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有拍一部女权主义电影。但我是个女权主义者。我所感兴趣的是不同社会层次、不同类型、在不同情况下的人,比如农民但这次。于是,在MiuMiu女人故事系列的第十部电影短片中,我就为这么一个被认为是“奢侈品”的品牌拍了一个关于农村女孩的故事。”
------Agnes Varda
Agnes Varda,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艺术家,MiuMiu女人故事系列第十部短片《三个纽扣》导演。
1962年我第一次参加威尼斯电影节。那时我的作品《无法无家》(Vagabond)获得了我艺术生涯中非常重要的金狮奖,Miuccia Prada来向我祝贺。但我们正式认识彼此却是在5、6年前。她是一个非凡的女人,是一个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欣赏的女人。我跟时尚毫无关系,从来不去看秀,对她的设计更是一点都不了解。但她和她丈夫的私人艺术基金会令我印象深刻。Prada策划的展览很长时间以来都致力于对当代艺术和古典作品的收藏与宣传。最近她又在米兰建立了一个新的艺术项目,还在威尼斯做了个特别棒的展览。就是这么个人,热爱艺术,也热爱电影。
年轻时的Agnes Varda
Miuccia这次找到我来拍MiuMiu女人故事系列的第十部短片,我一点也不感到惊讶。我是一个作者电影的导演,作品不主流,也从来没办法通过作品挣大钱,除了那部《无法无家》,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的作品有些边缘化。所以,Miuccia来找我拍这部MiuMiu女人故事系列的短片,或许正是看中了我对艺术、电影、女权和政治的态度。她非常相信我,让我在创作上有完全的自由。看到短片以后,她给我写了一条非常感人的短信,说她喜欢这部作品的想法,并为其感到骄傲。
Agnes Varda指导《三个纽扣》拍摄中
《三个纽扣》这个短片的创意起源于人们刚刚开始穿衣服的时候——人们需要一个小装置把两块布连在一起。所以一开始,扣子就是两个挂在一起的铁钩,后来才演变成了今天的样子。纽扣变成了时尚文化中最小的、全球的、全文化的符号。任何款式、任何文化中都有带纽扣的衣服。于是我想到,或许我们不应该聚焦在“时尚”上,而应该关注最小的时尚符号——“纽扣”。
短片《三个纽扣》拍摄中
片中女孩穿的裙子是我小时候校服裙子的样式,就像我的电影《阿涅斯的海滩》中出现过得那个蓝白格子的布裙子。那时候的人们不能在服装上有什么个性的表现,大家都得是一样的。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因为我很讨厌看到现在的孩子和年轻人因为自己的衣服和造型攀比。电影中捡到女孩掉落的扣子并贮存在他的扣子博物馆的艺术家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艺术家。他给了我这个灵感——如果我们丢了三个扣子,第一个会被别人找到珍藏起来;第二个会消失在大自然中或是街道上的某处;第三个?我的一个孙子跟我说:“它可以被种到土里,开出一朵花来。”
这个作品看起来或许只是我的感触的自然表达,但后来我才发现影片中的年轻女孩跟我的女儿Rosalie14岁的时候长得很像,简直是一模一样!选角的时候,我问身边的人谁认识14岁的女孩,然后他们就带了3个姑娘来见我,最后选中的这个女孩明显就是我要找的人。我当时没觉得她长得像我的女儿,只是莫名地很喜欢她。后来,我就为她写出了片中女孩的独白:“我要战斗,为了学习的权利。我想要选择自己的人生。”
短片《三个纽扣》中的红裙子
我认为,女人应该选择和掌控自己的人生。比如我自己。我在很早的时候就试图控制我的人生,我想要上学,想要选择未来自己的生活。当你是个14岁的女孩时,这都是你所想的事。作为女人我们并不是总有控制权,但我们可以努力尝试做自己的主人,起码是自己身体的主人——比如自己决定要不要孩子,并且就算你不要孩子也不会为这件事而心怀罪恶感。我认为,以有没有孩子来衡量一个女人是不是个真正的女人是非常愚蠢的。一个人可以喜欢小孩,但这跟自己应不应该生个孩子没关系。我曾经在一部短片中写了一首女权主义的歌,意思为:“不应该由我们的父亲、丈夫、兄弟、教皇、法官、医生来决定我们该对我们的身体做什么。”
戛纳电影节上以怪异的发型和穿着亮相的Agnes Varda
Miuccia说她尤其喜欢《三个纽扣》中对差异的讨论。当女主角走过一面墓园的墙时,很多无家可归的人倚墙而睡,街上有鸡在跑,人们穷困潦倒。可就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却同时存在着一些很高级的奢侈品商店。对于很多人来说,时尚就是个幻想。对那个住在农村放羊为生的女孩来说更是遥不可及。我在乡下见过很多这样生活得十分艰辛的人,时尚对他们来说连梦想都谈不上。就像片中的女主角在岩洞里看到华丽的裙子,那并不是属于她的梦想,只是存在于她的世界以外的幻象,是她所无法触碰的。故事的最后,当女孩想要去触摸那条飘在空中的红色连衣裙时,“嘭”地一下,裙子消失了。
《三个纽扣》中行走的红裙子
其实,时尚于我也相隔甚远。一方面我很讨厌模特走秀的姿势和样子,一点都不自然。但我也知道这个产业给很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而且他们的收入通常也不会太低。杂志编辑们对时尚的世界会感到非常激动,虽然我对此并无同感,但我认同这个行业创造的很多价值。奢侈品时装店里那些昂贵的价签令我感到非常震惊,但它们又提醒我这养活了不少人。所以我告诉自己,对时尚的评价必须理智。虽然,我对这事并不感兴趣。
而且我认为一些设计师真的是艺术家。比如三宅一生、高田贤三,Jean Paul Gaultier或者Yves Saint Laurent,这些人的作品都是对光线、线条、颜色的创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媒体和广告的工作都在创造着各种各样的就业,这也没什么不好。
Agnes Varda从不在意自己的形象是否符合大众定义的“时尚”
我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也不会去管自己是否看起来时尚,比如“chic”这个形容词是典型的不能进入我的女性世界的词。它只形容一个人的穿着,但完全不能说明精神层面。“Chic”对于我来说非常有阶级色彩。在法国以及整个欧洲,阶级划分都非常明确。工人阶级并不是总能赚到足够的钱解决生计问题,然后是相对富裕的中产阶级,最后就是有钱人。他们很“chic”,因为他们有钱,可以买漂亮的外套、鞋子,做一个完美的发型。他们可以穿着高级套装去餐厅吃饭。有时在媒体上,为了能让女性买这个买那个,经常会乱用“chic”这个词。但是对我而言,这个词仅限于形容一个人因为有钱而能够保持外表足够光鲜。
现在,我从拍电影逐渐转到了做视觉艺术。第一个大型艺术品出现在了200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是一个巨大的三折画,由三个很大的屏幕组成,屏幕上是正在发芽的土豆。我做的上一个展览也是三折画。“3”这个数字似乎与我有很奇妙的缘分——三折画、三个女孩中选出的女主角、三条裙子、以及,《三个纽扣》……
作者/Agnes Varda
发布/K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