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铁,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今天笔者和爱人在乘坐高铁时,发现我们的两个相邻座位,一个是D,另一个却是F,那么为什么没有E呢?带这个疑问,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
原来,高铁座位没有E编号,主要是为了与国际航空座位编号标准保持一致,避免乘客混淆。
早期民航客机最常见的单通道客机(如波音737、空客A320)均采用的是 “3+3”的座位布局,每排左右各3个座位,中间是过道。
为了标准化和方便乘客识别,国际航空业形成了这样的字母编号惯例:
A, B, C: 代表左侧的三个座位(A靠窗,B中间,C靠过道)。
D, E, F: 代表右侧的三个座位(D靠过道,E中间,F靠窗)。
所以,在这个体系中,E代表的是右侧三个座位中的中间座位。

现在中国高铁二等座车厢最常见的布局是 “3+2”,即每排左边3个座位,右边2个座位,中间是过道。一等座通常是 “2+2”,商务座则是 “1+2”或 “2+1”。关键在于:右侧只有2个座位,没有中间座位。
事实上,我国高铁直接沿用了航空业按“排”分区(左、右)和字母表示位置(靠窗、中间、过道)的逻辑。
左侧的3个座位完全对应航空标准,右侧只有2个座位,没有中间座位(E)。此时,如果直接跳过E,直接用 D(靠过道)和 F(靠窗),就能完美对应右侧两个座位的实际位置。
因此,高铁右侧编号为D(靠过道)、 F(靠窗) 。

图片来自网络
事实上,跳过E编号的好处多多
首先,避免了混淆和无效编号。
如果强行在右侧2个座位中使用E编号(比如 D-过道, E-靠窗),那么E在航空标准中代表“中间”,但在高铁右侧却成了“靠窗”,这会造成理解和习惯上的混乱。
乘客(尤其常坐飞机的人)看到E会下意识认为是中间座,但实际却是靠窗座,容易出错。因此,直接跳过E,使用D和F,能让字母代表的座位属性(过道、靠窗)与航空标准保持一致,大大减少认知负担。
其次能够保持位置属性清晰。
A/F总是代表靠窗座位。
C/D 总是代表靠过道座位。
B则特指左侧的中间座位。
这种设计让乘客通过字母就能快速、直观的判断自己座位的大致位置(是否靠窗/过道)。
最后是统一性和标准化
这种跳过E的编号方式(ABC-DF)已经成为了中国高铁的标准,并在国际上许多采用3+2布局的铁路系统中被采用(如欧洲部分高铁)。这有助于形成统一的认知。

结语:所以,高铁座位没有E编号,根本原因是在“3+2”的座位布局中,右侧缺少了航空标准里E所代表的“中间座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