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守护神!这种神奇饮料,每日一杯,健康加分!强烈推荐常饮!
这种说法需要谨慎对待。虽然有些饮料确实含有对血管有益的成分,但“对血管很好”和“常喝”这样的表述可能过于绝对和夸大。
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方面:
1. "具体是哪种饮料?"
"绿茶、红茶等茶饮:" 富含抗氧化剂(如茶多酚),一些研究表明可能有助于改善血管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效果因人而异,且通常建议适量饮用。
"富含花青素的饮料(如蓝莓汁、红酒等):" 花青素也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可能对血管有保护作用。红酒中的白藜芦醇也曾被宣传有类似功效,但过量饮酒对血管和整体健康有害。
"柠檬水、水等:" 充足的水分对血液循环和整体健康至关重要。柠檬水可能有助于稀释血液,但效果有限。
"牛奶/酸奶:" 含有钙质和一些维生素,对骨骼健康有益,间接对心血管健康有积极影响。
"某些声称的“功能性饮料”:" 其宣传效果需要科学证据支持,不能轻信广告。
2. "“常喝”的量是多少?"
任何东西过量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即使是茶,喝太多也可能导致咖啡因摄入过多,引起心悸等问题。
对于像红酒这样的
相关内容:
茶,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不少人还有饭后喝茶解腻的习惯。每天喝茶,对身体有哪些影响?一起来看↓↓↓
01
喝茶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 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研究表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喝茶,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喝茶则有利于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此外,喝茶对健康的这种好处并无种族差异。
对中国48万成人平均随访11年的研究显示,与过去一年从未喝过茶的参与者比,日常饮茶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8%。
■ 降低高血压风险
对中国7.6万成人的研究显示,喝茶可降低高血压风险,其中喝绿茶可使高血压风险降低6%。即使不是每天都喝,每次喝的量也不多,只要坚持喝,也能起到降低高血压风险的效果。
其机制包括:绿茶富含的儿茶素可促进一氧化氮产生,而一氧化氮可以扩张血管,起到降血压的效果。儿茶素还能抑制血管紧张素酶的产生,这种酶被抑制后可以使血管舒张,血容量减少,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喝红茶则能使高血压风险降低26%,主要是因为喝红茶能使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显著降低。
一方面,红茶富含的茶红素、茶黄素,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免受自由基损伤,让血管光滑有弹性,从而起到舒张血压的作用;
另一方面,钙通道阻滞剂是用来降血压的药物,而红茶富含的各种成分能发挥类似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
■ 降低死亡风险
一项针对40~69岁之间的50万饮茶者随访11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每天喝≥2杯茶的人,全因死亡风险比不喝茶的人低9%~13%。
02
如何将喝茶的好处发挥到最大?
茶叶应该如何存放、茶水怎么冲泡,才能把喝茶对身体的好处发挥到最大?
■ 密封、避光、低温储存
茶叶容易吸潮、串味,导致让茶“鲜爽”的茶氨酸损失。此外,抗氧化的茶多酚也容易氧化损失,温度越高,损失越严重。
茶叶要密封、避光、低温储存,短时间不喝的茶叶可以抽真空后冷冻储存。
■ 冲泡温度要适宜
一般建议绿茶用80℃左右的水冲泡,红茶和乌龙茶用沸水冲泡。这样可以平衡咖啡因、茶多酚、茶氨酸等成分的溶出,冲出的茶更好喝。
■ 茶放凉再喝
高温会损伤食道,增加食管癌风险,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为饮用温度超过65℃的热饮可能会致癌。
所以用沸水冲的茶,建议放到不烫嘴再喝。
■ 多喝淡茶、少喝浓茶
浓茶含有的咖啡因更多,容易引起恶心、胃灼热、心悸等问题,下午或晚上喝还会影响睡眠,所以要少喝浓茶。
另外,浓茶富含的鞣酸会影响铁的吸收,缺铁性贫血者最好不喝浓茶。
央视新闻综合科普中国
来源: 安徽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