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资 | 克罗地亚队揭秘,如何炼成“加时赛之王”传奇

谈资

克罗地亚队确实是世界足坛公认的“加时赛之王”,他们在延长赛阶段的稳定性堪称一绝。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
1. "精神属性与意志力 (Mentality & Will to Win):" "坚韧不拔:" 克罗地亚球员普遍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意志力和韧性。在比赛进入白热化、体能下降的阶段,他们往往能顶住压力,不轻易放弃。这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团队凝聚力:" 作为前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国家,克罗地亚足球一直强调团队精神和国家认同感。在加时赛这种需要集体付出最大努力的阶段,这种凝聚力尤为关键。
2. "战术素养与教练指导 (Tactical Acumen & Coach Guidance):" "经验丰富:" 多年来,克罗地亚队(尤其是莫德里奇、佩里西奇、布罗佐维奇等核心球员)经历了无数高水平的比赛,包括世界杯和欧洲杯的淘汰赛。他们在加时赛中面对各种情况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教练的临场调度:" 主教练(如达利奇,以及后来的达利奇、克洛萨等)通常非常擅长在加时赛阶段进行临场调整。他们会根据场上形势,适时调整战术,比如加强控球、寻找反击机会,或者进行人员轮换以

相关内容:

又是一场加时赛+点球大战的套餐组合,克罗地亚人用一场5比3的结果送夺冠大热门巴西队提前回了家。这一切和之前1/8决赛对垒日本时几乎如出一辙,被对手压着打,场面不占优,却最终在点球大战中气走对手。“加时赛之王”的头衔不是白给的,克罗地亚人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坚韧不拔,提升了球队的档次,成为世界足坛与众不同的存在。而这也是他们受到很多球迷追捧的重要原因。

因为历史上错综复杂的原因,巴尔干半岛的纷争在上世纪最后十几年愈发激烈。随着南斯拉夫解体,世界版图上才有了克罗地亚这个国家的名字。其实在那之前,这片土地上大大小小的战争和冲突就不断,给那里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很多难民不得不背井离乡,逃难到周边国家,开始寄人篱下的生活。

出生于那个时代的人基本上从小都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让他们更懂得该如何去生存,该如何去承受这种压力,并把它转化成拼搏的动力。37岁的克罗地亚队长莫德里奇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从小当放牛娃的经历锻炼了他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永不服输的意志品质,这些都在日后比赛的中有所体现。在他的字典里,就没有“放弃”二字,所以你能看到当其他人已经跑不动的时候,“魔笛”还能完成超车。4年前在俄罗斯,以他为代表的那批克罗地亚球员就上演了“灰姑娘”的故事,一次次绝境逢生,闯进决赛,创造了队史纪录。

而这次在卡塔尔,虽然莫德里奇和他身边的几位队友都不再年轻,但在他的感召下,全队拧成一股绳,每个人都把自己最大的能量发挥了出来,从头拼到尾。比如30岁的布罗佐维奇在与日本队一战中的跑动距离达到了惊人的16.64公里,打破了自己保持的单场跑动纪录。而这场和巴西队的较量,他也跑了全场最多的15.72公里。其实这一点都不难理解,37岁的莫德里奇还在场上不停地奔跑和拼抢,别人还有什么理由懈怠呢?

现在大家都在说,“想赢克罗地亚请在90分钟内解决战斗”,因为只要拖到加时赛和点球大战,他们肯定是更占优势的那一方。最近两届世界杯的6场淘汰赛,他们有5次踢了加时赛或是点球大战,无一例外取得了胜利,倒在他们脚下的分别是丹麦、俄罗斯、英格兰、日本和巴西队,“加时赛之王”名不虚传。如今他们再次挺进到半决赛,对面的阿根廷肯定在想如何尽快结束战斗呢。

4年前,克罗地亚不懈奔跑在赛场的代表人物是莫德里奇和拉基蒂奇;4年后,莫德里奇仍在坚持,而他的中场搭档变成了布罗佐维奇和科瓦契奇,这是一种最好的传承,无论谁在,克罗地亚精神都不会丢失。更何况他们秉承了前南足球的风格,有技术有身体,这样的球队值得任何一个对手尊敬。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昆龙

编辑/张颖川

发布于 2025-08-19 14:28
收藏
1
上一篇:克罗地亚队揭秘,加时赛之王背后的传奇之路 下一篇:年销52亿,杭州第三!揭秘这个商场的惊人魅力与成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