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讲堂,揭秘秋季晚霞绚烂之谜

自然讲堂,揭秘秋季晚霞绚烂之谜"/

让我们一同走进自然讲堂,探索秋季晚霞为何如此绚烂的奥秘。
"秋季晚霞为何如此绚烂(自然讲堂)"
傍晚时分,当夕阳沉入地平线,天空常常会上演一场视觉盛宴——绚烂多彩的晚霞。而到了秋季,这晚霞似乎格外迷人,色彩更加浓烈,层次更加丰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要理解秋季晚霞的绚烂,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因素入手:"大气散射、空气中的杂质以及秋季特有的气象条件"。
"1. 大气散射:色彩的来源"
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复合光,每种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当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空气中的分子(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会发生散射现象。根据瑞利散射定律,短波长的光(如蓝色、紫色)比长波长的光(如红色、橙色)更容易被散射。
通常情况下,散射的蓝色光会布满整个天空,使天空呈现蓝色。然而,在日落时分,阳光需要穿过更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我们的眼睛。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蓝光和紫光被散射掉了,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能够穿透厚厚的大气层,直抵我们的眼睛。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日落是红色的基本原因。
"2. 空气中的杂质:色彩的“催化剂”"
仅仅有散射是不够的,秋季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张 峰

金秋时节,人们常常发现,每当夕阳西下,天边总是出现绚烂多彩的晚霞。红色、橙色、紫色交织在一起,将整个天空染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虽然持续时间不长,却格外迷人。秋季的晚霞为何如此绚烂?

晚霞,是一种常见的大气光学现象,通常发生在天气晴朗的傍晚。太阳光进入大气层之后,会被大气中的空气分子、尘埃、水汽等各种微粒阻挡,发生瑞利散射现象。波长较短的蓝紫光会发生更严重的散射,红光、橙光这些波长较长的光则散射较少,最终得以保存并进入我们的视线。日落时分,太阳处于地平线附近,阳光斜射,需要穿过更长的距离,通过厚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正因为距离长,在这个过程中,蓝紫光被散射得更加充分,留下的红橙光则会形成晚霞。

晚霞多种多样,从明亮的橙红色到深沉的紫色,有时还会呈现出粉色和金黄色的过渡色彩。晚霞的持续时间往往较短,一般在几十分钟左右,高纬度地区日落时间更长,因此晚霞持续时间会长一些。晚霞会给人带来一种宁静与美的感受,仿佛一天的疲惫都在这温暖的光芒中消散了。

秋季是观赏晚霞的黄金季节。这与秋季大气环流的变化和大气条件的稳定性密不可分。首先,秋季的大气透明度较高。进入秋季,北方南下的冷空气逐渐加强,南方输送的暖湿气流逐渐减弱,同时受到副热带高压系统的影响,盛行的下沉气流降低了降水的可能性,北半球的天气系统逐渐趋于稳定,空气中的尘埃和水汽含量适中,晴空万里的天气开始多了起来,阳光得以更直接地穿透大气层;其次,秋季大气层的垂直运动较弱,大气更加稳定,空气中的尘埃和水汽得以停留,为晚霞的散射提供了必要的介质。同时,秋季的云层形态相对稳定,为晚霞提供了绚丽的背景。

谚语云:“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那么,晚霞是否一定预示着好天气?从气象学角度来说,晚霞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因为晚霞通常出现在天气晴朗、空气透明度较高的傍晚,此时云层较少,天气稳定,因而晚霞的出现往往预示着晴好天气。然而,不同地区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各不相同,不能完全依赖晚霞预测天气,还是需要关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

我国一些地区因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形特点,成为观赏晚霞的理想地点,例如西藏拉萨、新疆喀纳斯、安徽黄山、杭州西湖等地区,有兴趣的人们可以前去观赏。

(作者为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本报记者李红梅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2日 05 版)

发布于 2025-08-18 21:28
收藏
1
上一篇:南京夏韵,绿意盎然,清凉一夏的江南风情 下一篇:今天朋友圈刷屏的鱼鳞状晚霞有何预兆?深圳气象台权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