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元宵节习俗中的养生智慧揭秘

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元宵节习俗中的养生智慧揭秘"/

元宵佳节,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这些充满烟火气和仪式感的习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巧妙地蕴含着一些朴素的养生智慧。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
"1. 吃汤圆:温润补虚,健脾和胃"
"食材与性质:" 汤圆主要由糯米、红豆、芝麻、花生等制成。糯米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红豆、黑芝麻、花生等馅料也各有滋补作用,如红豆利水消肿、黑芝麻补肝肾、花生养血润燥。 "养生角度:" "温补:" 冬末初春,天气虽逐渐回暖,但寒气未散,一碗热腾腾的汤圆能温暖肠胃,适合此时进补。 "健脾:" 糯米是温和的健脾食材,有助于消化吸收,适合节日饮食相对丰盛后的调理。 "养心:" 吃汤圆有“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对情绪和心气有益。 "温馨提示:" "适量食用:" 糯米不易消化,一次不宜吃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腹胀。 "注意血糖:" 糯米升糖指数较高,糖尿病患者需谨慎选择或控制分量。

相关内容: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庆祝一年中

第一个月圆之夜的节日,

寓意团圆美满,

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元宵佳节自古以热闹喜庆著称,

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

这些传统习俗的背后,

蕴含着怎样的养生之道?

小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传统医学科王丽莉副主任医师为大家解读↓

吃汤圆

汤圆是元宵节的特色美食,一般由糯米外皮及内里馅料组成,营养丰富,可滋补脾胃、益气养血、扶正御寒。

糯米味甘性温,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是温和的滋补品,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并有一定收涩作用,对脾胃虚寒、腹泻、尿频、自汗等都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不过,糯米性黏滞、难消化,宜加热后食用,且一次不能吃得过多。此外,湿热痰火偏盛者,或有发热、咳嗽痰黄、便秘腹胀等症状者,应忌食糯米。

根据馅料不同,

汤圆还有相应的食疗功效。

甜汤圆的内馅,以黑芝麻、花生、核桃等为主,咸汤圆的内馅,以猪、牛、羊等肉类为主。

其中,黑芝麻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花生促进发育、增强记忆、滋血通乳、延缓衰老;核桃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猪肉滋阴润燥、养血补虚;牛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羊肉补血益气、温中暖肾。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甜咸,汤圆的油脂含量及能量都很高,脾胃吸收功能虚弱的老人、孩童,大病初愈者,体重超重的成年人,或有糖尿病、肾脏病、高脂血症、胰腺炎、胆囊炎、胃食管反流病等慢性病者,食用时应有所控制。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温馨提示:

刚煮好的汤圆,内馅比外皮更热,建议小口吃,既可避免口腔和食管黏膜被烫伤,而且细嚼慢咽也有利于消化。

吃汤圆时喝点汤,可促进消化吸收。

为减轻胃肠道负担,吃汤圆后,最好活动2小时以上再睡觉。

赏花灯

元宵佳节正值初春,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与此相应,人也需要舒展心情,以免影响肝气疏泄。

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反映了中医天人相应、顺应天时的健康理念。夜幕降临,花灯亮起,赏灯人一路行来,既大饱眼福,愉悦心情,还可通过走路散步振奋体内阳气,调畅气机,帮助消化。

此外,赏花灯对放松颈椎和改善视力也有好处。现代人由于长期伏案工作学习或低头玩手机,患颈椎病以及近视等眼科疾病者不在少数。

赏灯时,颈部主动进行左右上仰运动,疲劳的颈部肌肉能得到短暂放松和锻炼,而在转移视线的同时,也给眼睛以远视机会。

温馨提示:

元宵时节天气依然寒冷,赏灯期间要注意保暖,并做好防护措施,在外戴好口罩,回家后及时洗手。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猜灯谜

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特色民俗,深受人们喜爱。从医学角度来看,猜灯谜是一种健脑活动,有利于延缓大脑衰老,预防认知障碍的发生。

元宵节猜灯谜,既能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又能寓教于乐,烘托节日气氛。

祝大家元宵快乐!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科普来源:

《上海大众卫生报》

发布于 2025-08-18 18:57
收藏
1
上一篇:今天,一起揭秘元宵节那些有趣的风俗与故事 下一篇:正月十五闹元宵,欢腾夜色中,都“闹”出了哪些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