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拙政园,探寻它跻身中国四大园林之列的奥秘

漫步拙政园,探寻它跻身中国四大园林之列的奥秘"/

让我们一同“漫游”拙政园,探寻它成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奥秘。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代正德初年(约1504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之一。它位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非偶然,其地位源于多个方面的卓越成就:
"1. 历史渊源与传承:"
"王献臣的创园:" 拙政园最初由明代著名文人、画家王献臣(字子正)建造。他因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取“拙者之为政也”之意(语出《老子》,意为以质朴、不矫揉造作的方式治理国家,也暗含隐居自适的心境),名为拙政园。这一定名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园主的人生态度。 "历代增筑与演变:" 园林在明清两代历经多次兴废和增筑,尤其清朝乾隆年间曾大规模修扩建,使得园林的规模和布局更加完善。这种历史积淀使得拙政园融合了不同时期造园艺术的精华。
"2. 造园艺术的巅峰之作:"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是评价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标准之一,拙政园完美体现了这一点。

相关内容:

图 | 苏州拙政园 | 来源于澎湃新闻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

园林,中国人的花园。

明中期以来,文人士大夫向往“山色因心远,泉声入目凉”的避世生活,逐渐形成了追求“壶中天地”的赏园文化。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

图 | 拙政园 | 来源于苏州园林局

拙政园的第一任主人是明朝官员王献臣。

王献臣归乡后,置办了这座园林,每日与花草树木为伴,过上了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的生活:“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

这便是“拙政园”的名字由来:以“拙事”为政,认真生活,表达了主人对田园生活的厚爱。

图 | 来源于节目《诗画江南》

王献臣回乡后,将宁真道观废址及元代大弘寺买了下来,改建为园林。当时民间以在寺庙土地上建住宅为讳,王献臣可能正是看中了这点,以较低价格买到了这片地皮。

王献臣与文徵明私交甚笃。文徵明十分喜爱拙政园,曾多次为拙政园做诗咏、绘图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拙政园三十一景图》。

图 | 明·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若墅堂 | 来源于江苏新闻广播

一说是因为王献臣请文徵明为园林设计蓝图,也有学者认为《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应是在拙政园建成后所绘,并无直接证据能证明文徵明参与设计了拙政园。

图 | 文徵明手植紫藤 | 来源于澎湃新闻

但无论如何,文徵明对拙政园的喜爱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几百年前的拙政园与现在的拙政园有何不同?

图 | 俯瞰拙政园 | 来源于澎湃新闻


拙政园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现在的拙政园大概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图 | 明·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繁香坞 | 来源于吴文化博物馆

中部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其次是西园。

大部分著名景点均在中部区域,包括嘉实亭、听雨轩、远香堂、小飞虹等。


苏州园林有“借景”之说。

造园时,讲究“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好景则以各种手法借景入园,不好的杂物则以各种树石建筑遮盖掉。

图 | 拙政园中看北寺塔 | 来源于节目《远方的家》

嘉实亭是位于拙政园中园的一座小亭,其名出自诗人黄庭坚的诗句“江梅有嘉实”。

小亭面积很小,但设计独具匠心,透过小窗,可见亭后竹石,自成一景。

图 | 嘉实亭
图 | 明·文征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局部)| 来源于苏州园林博物馆

听雨轩位于嘉实亭东侧,轩前有湖,中有荷花,夏天时能成“接天莲叶无穷碧”。轩后栽植翠竹芭蕉,夏日雨季,雨水砸入湖水中、荷叶上,在芭蕉叶上跳跃着,弹奏着古典中式交响乐。再执一卷书,温一壶茶,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古人为何要“留得枯荷听雨声”了。

图 | 听雨轩


拙政园在王献臣之后,经历过无数主人。

清朝时期,拙政园被时任苏州织造的曹寅买入。而曹寅,正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

有学者据此认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有拙政园的影子。

今天的我们无法考证曹雪芹的大观园有没有受到拙政园的影响。但无可争辩,中国的园林文化,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古典文学,也造就了中国文人对生活和自然情趣的永恒追求。

图 | 明·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槐雨亭 | 来源于江苏新闻广播

结语

苏州园林精致、典雅,

不是田园,

却有胜似田园的恬静;

不是山林,

却有胜似山林的疏朗。

园林是中华文明的结晶,

是文人雅士们与自然的对话,

与自己对话的一方天地。

绝怜人境无车马,

信有山林在市城。



编审:张筱曼
主编:邓莫南
责编:彭 锋、韩 丹
撰稿:李唯嘉
编辑:刘梦迪

发布于 2025-08-17 12:43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康熙皇帝不青睐苏州拙政园的神秘原因,美丽背后有何隐情? 下一篇:「苏州古典园林品鉴」,拙政园——探寻天下园林之母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