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区的比亚迪再次刷新《财富》五百强排名,直接冲到全球第91位。
这家啃下新能源汽车硬骨头的本土企业,用7771亿年营收和427万辆年销量的成绩单,直接把中国制造顶进了国际顶尖俱乐部。

今年上半年海外销量猛增到47万辆,匈牙利总部刚落地巴西工厂就投产,深圳坪山的制造业基因正在被重新定义。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当口,比亚迪的爆发式增长藏着三个关键密码。
营收增幅29%背后是整车、电池、芯片到智能驾驶的全链条布局,特别是和大疆搞的车载无人机、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这些黑科技,直接把新能源车的技术天花板顶高了两层。
海外布局更狠,匈牙利工厂辐射欧盟,泰国基地吃透东南亚,巴西产线卡位南美市场,这盘全球化棋局下得比日韩车企还激进。

坪山这个制造业老基地现在成了智能汽车新地标。
三百多家上下游企业扎堆,从电机电控到整车组装形成三公里产业闭环,4000亿产值撑起了深圳汽车产业城的骨架。
最近发布的智能网联测试道路规划,直接把自动驾驶试验场扩到186公里,比特斯拉的德国工厂测试路线还长两倍。
比亚迪把研发总部钉在坪山不是偶然,这里既有华星光电的面板技术打底,又有中芯国际的芯片制造助攻,产业链协同效率比上海临港还高半个身位。

全球汽车品牌价值榜上比亚迪估值涨到1000亿美元,和宝马只差两个身位。
这个估值背后是新能源车出口量同比增长120%的硬实力,欧洲市场占有率冲到6.8%,硬生生从大众嘴里抢下蛋糕。
不过看着泰国工厂月产突破8000辆,巴西基地年规划产能15万辆的架势,真正的厮杀可能还在2025年——当海外产能全开,全球每三辆电动车就有一辆贴着比亚迪标的时候,才是中国制造彻底改写游戏规则的时刻。
深圳坪山闷声搞大事的套路算是玩明白了。

当年华为把坂田带成通信重镇,现在比亚迪带着坪山冲汽车产业高地。
不过要说隐忧,智能驾驶的数据合规、海外建厂的地缘风险这些坑还得稳着点踩。
宁德时代守着电池王座虎视眈眈,小米汽车带着互联网打法后来居上,这场新能源争霸赛的好戏,可能才刚演完第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