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岳阳楼,揭秘其为何成为千古名楼之谜

探寻岳阳楼,揭秘其为何成为千古名楼之谜"/

“岳阳楼”之所以闻名遐迩,地位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地理位置优越,景色壮丽:"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地处洞庭湖畔,紧邻长江。它背靠洞庭山脉,面对浩渺的洞庭湖,吞吐长江,视野开阔。 这里是观赏“八百里洞庭”景色和“衔远山,吞长江”壮丽景色的绝佳地点。无论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晴景,还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雨景,都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不同的心境感受。
2.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岳阳楼始建于唐代,初名南楼,后因北宋滕子京重修并写下《岳阳楼记》而声名大噪,更名为岳阳楼。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登临岳阳楼,留下不朽的诗篇和传说,如范仲淹、杜甫、黄庭坚、张孝祥、朱熹等。这使得岳阳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3. "《岳阳楼记》的巨大影响:"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岳阳楼最响亮的金字招牌。这篇文章不仅描绘了岳阳楼“衔远

相关内容:

视频加载中...

10月20日晚,岳阳市委、市政府举行“先忧后乐 爱我中华”纪念《岳阳楼记》诞生975周年活动,宣布把每年的农历9月15日定为“岳阳楼日”。

当晚,岳阳楼景区,975架无人机在空中变化出“975”“岳阳楼记”“范仲淹形象”等图案造型,用现代、新颖的形式将岳阳楼近千年的悠久文化重现于观众眼前。

图 | 视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张劲夫

通讯员 杨一九 彭宏伟

如此盛大、震撼的形式,为一篇文章《岳阳楼记》庆生,让千万人瞩目。

1980年8月16日,岳阳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气象万千。宁光前 摄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盔顶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文化地标。

岳阳楼位于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始建于公元220前后,相传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之为巴陵城楼。

1982年12月,岳阳楼。谷一均 摄

1993年8月24日,岳阳楼风光。谷一均 摄

乾元二年三月,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不久便来到岳阳,看到岳阳楼,借景抒情,兴奋吟出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来表达自己遇赦的高兴。全诗为: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经李白这样“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儒”使用,“岳阳楼”这个名称便传扬开去,固定下来。

2010年1月,岳阳楼雪景。尹明伟 摄

2016年7月22日,岳阳楼景区。谢灵芝 摄

一千多年来,岳阳楼的命运,随着历朝历代的国运沉浮,也曾风光,也曾萧条,经历了屡次被毁和重修。

1983年,按“整旧如旧”原则,国家拨专款对它进行了一次落架大修,现在的岳阳楼,完全保持了清光绪六年重修后的原址、原貌。

2018年10月,岳阳楼前湖水半江瑟瑟半江红,湖岸树木五彩斑斓,美不胜收。徐典波 摄

2021年9月16日晚,岳阳楼景区内灯火璀璨,游人如织。徐典波 摄

975年前,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挥毫写下惊世名著《岳阳楼记》,全文368字,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文情并茂,神形兼具,尤其是蕴含其中的先忧后乐思想,不仅奠定了湖湘文化的基石,更成为中华文明的夺目瑰宝。

《岳阳楼记》在历史长河里浇筑起一座永恒的道德坐标和精神高地,穿越时空而历久弥新,千古传颂而愈显厚重。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也成为“心忧天下,勤政爱民”的象征。

自《岳阳楼记》诞生以来,千年沧桑巨变,一路风雨兼程,“先忧后乐”的精神始终伴随并激励岳阳人民奋勇前行,岳阳也从一个湖滨古邑逐步成长为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新城。

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是一种追忆、一种传承,更是在感受一种情怀、汲取一种力量。

……

岳阳楼身前璀璨的灯火,高楼耸立的现代化都市,身后水天一色的千古洞庭,1800年来,它遍览沧桑,与这座古城一起承古拓新。

... The End ...

推荐阅读

第五届航拍武陵源摄影大赛参赛攻略

街拍,只为那一份别致的色彩和生动

手艺人刘罗三:“船”承梦想

微信编辑 ▎伍霞

欢迎分享 授权转载

授权联系:0731-84329841

湖南日报社湘视频道主办

微信公众号:hunanpic

邮箱:4329536@163.com

QQ群:47184455

网址:http://pic.voc.com.cn

业务联系:0731-8432634

发布于 2025-08-16 10:43
收藏
1
上一篇:揭秘中国三大名楼,1982年大修开启,真正古迹有几座? 下一篇:「诗词遇上名胜」岳阳楼,诗意栖居,雁愁月好映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