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寺,探寻济南最古老清真寺,漫步寻访济南老建筑之旅

南大寺,探寻济南最古老清真寺,漫步寻访济南老建筑之旅"/

这是一篇关于济南南大寺的文章,结合了寻访老建筑的主题:
"寻访济南老建筑:叩响时光之门,探访南大寺"
在泉城济南,古建筑是这座城市历史脉络的生动见证。它们静默矗立,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也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当我们踏上寻访老建筑的旅程时,济南最古老的清真寺——南大寺,无疑是其中一道不可错过的风景线。它不仅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济南多元文化交融的缩影,一部刻在砖瓦上的城市记忆。
"“至圣”的印记,悠久的历史"
南大寺,全称“清真言寺”,因地处济南市中心繁华的芙蓉街南端,故民间俗称“南大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时,有来自阿拉伯和波斯地区的穆斯林随军来到济南,或因经商,或因驻防,逐渐定居下来。为了方便宗教活动,他们始建了这座清真寺。虽然关于具体建寺年份,史学界有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和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等不同说法,但普遍认为,南大寺是济南现存最早、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其历史至少跨越了七个多世纪。
这份悠久,赋予了南大寺一种独特的气场。它不像后来的建筑那样

相关内容:

梧桐树下问道 文/图

如果说人是城市的灵魂

那建筑就是城市的躯体

城市造就了建筑的底蕴

建筑展现了城市的性格

这些老建筑或许你已去过很多

或许还有很多你不曾知晓

不妨收藏留存

空闲时间一个个走完

清真南大寺坐落于原礼拜寺巷南首,今永长街47号,是济南市最古老、最宏大、最完整的清真寺古建筑群。南大寺始建于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明正统元年(1436年)增建,明弘治七年(1492年)扩建,此后历经多次修缮扩建,日臻完美,成就今日山东第一寺的宏大规模。这组始建于元朝的古建筑群,主要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形式,又融入了伊斯兰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是一座园林式清真寺。整座寺院占地10多亩,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排列井然有序、循序渐进、严肃整齐。

清真南大寺在建筑功能设置、朝向、内殿的装饰等方面都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的一些基本原则,而在布局和造型上则有着明显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全寺以望月楼为中心分为二进式四合院,整座寺院排列井然有序、严肃整齐,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四合院对称之美。在造型上,南大寺还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特征。比如邦克楼,下层具有阿拉伯穹窿圆顶的建筑风格,上层则是比较纯粹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院内还有许多古碑,以及铁树、圣柳、棕榈等花木点缀,与古建筑相映生辉,浑然一体,给人以幽深肃穆之感。

大门正前方建有大影壁,壁长约6米,高约5米。大门3间起楼,门顶上层筑有邦克楼,邦克楼,又名唤礼楼,意在登楼呼唤穆斯林教徒来做礼拜。邦克楼属门楼式建筑,是寺院的正门,高大威严,楼面阔3间(约8米),单檐黑瓦庑殿顶,单翘单昂斗拱。进深6米。寺院分两进院落,前院有沐浴室,过前院拾级而上约3米即望月楼。门庭石碑1方,铭文共155字,9行,字大如拳,碑刻末镌“本寺掌教陈恩沐手著”,系明嘉靖七年(1528)刻石。甬道顶上望月楼高敞明亮,朝西望月,面东则与礼拜大殿相望。“望月楼”立于十三级台阶之上,是一座木棂玻璃窗式二层门楼,单檐黑瓦庑殿顶,平脊正中竖插象征伊斯兰教的一弯新月。据了解,这是伊斯兰教特有建筑,是穆斯林用来观看月亮出没、宣告斋戒时日的地方。其上书“望月思真”四个篆体汉字,给人一种古朴庄严的感觉。过甬道即礼拜大殿前庭院。礼拜大殿建在高4.2米的台基上,由卷棚、前殿、后殿组成。大殿面阔5间,进深6间。周围廊柱细密而高,加火焰形木券门装饰。殿前抱厦为清代扩建,前殿则系明代建筑,殿内高大宽敞,可容纳600余人同时礼拜。

后殿南北各有6扇硬木门扇,高约4米,宽约1米,扇窗镂空,雕有《古兰经》文,工艺精致,别具一格。寺内文物有大香炉两座,木匾额8方,其中明代1方,高悬于正殿上方,匾书“清真”2字,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宁阳王甫所书。有明、清时碑铭7方,主要的有明弘治乙卯年(1495)刘赞撰《济南府礼拜寺重修记》、明嘉靖七年(1528)陈思撰《来复铭》碑、清嘉庆十五年(1810)《重修礼拜寺记》等,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寺古朴典雅,是济南市历史最久的清真寺。

本文文图均为原创,转发请注明出处。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发布于 2025-08-16 06:58
收藏
1
上一篇:春游望月楼,踏青赏月,古韵新篇 下一篇:那年花开月正圆火爆全国,这些热门打卡地你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