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插座“深”探智能家居蓝海,外贸企业突围之道揭秘
我们来探讨一下外贸企业如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智能家居插座市场中突围。智能家居插座虽然看似小,但市场潜力巨大,竞争也异常激烈。对于外贸企业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小小插座”之所以“深”,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电源开关,而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智能的桥梁,涉及到硬件、软件、网络、安全、用户体验等多个层面。
"市场现状与挑战:"
1. "市场增长快,但竞争激烈:" 智能家居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插座作为基础入口之一,需求旺盛。但国内外品牌众多,从大型家电巨头到初创科技公司,再到传统插座厂商都在布局,同质化竞争严重。
2. "技术迭代快:" Wi-Fi、Zigbee、Z-Wave、Bluetooth Mesh、Thread 等多种连接协议并存且不断演进,消费者对智能化、互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3. "安全是关键:" 电器安全、数据隐私、网络安全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产品的认证(如 CE, UL, FCC, CCC 等)和品质要求极高。
4. "品牌与体验:" 除了功能,品牌知名度、用户界面友好度、APP/语音助手生态兼容性、稳定性和售后服务都影响着消费者选择。
5. "成本压力:" 元器件成本、认证费用、营销费用、物流成本等都给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带来压力。
"
相关内容:
最新公布的浙江4月份进出口数据显示,浙江外贸企业最近日子不太好过。正在从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转型的它们,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已积累生产技术、能力与管理经验的浙江外贸企业,能不能二度转型,创立自己的品牌?
近日,记者走进建德、桐庐,与浙江检验检疫局杭州分局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访了部分企业。
全貌
“垃圾电器”产地大变样,建起国家级出口示范区
上世纪80年代末,杭州建德开始出现生产插头、插座的低压电器企业。一两元成本的产品,卖给非洲客户,能卖出七八元的高价。
可观的利润、极低的入行门槛,吸引企业蜂拥而至。2007年,同类型企业已达80余家,但利润却因无序竞争而变得极薄。
质量成了第一个牺牲品,插座插片从铜片减料成铜包铁,再减成铁片。2007年下半年,建德出口的低压电器类产品因安全问题被国外相关机构通报达8起。
2008年,杭州市检验检疫局与建德市政府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销毁了100多万元货值的假冒伪劣产品。同时,建德市开始下拨为期3年,每年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出口低压电器产业,促其转型开发标准更高的欧美市场。
2011年,原本生产“垃圾电器”的建德,建立了省级出口低压电器质量安全示范区。目前,示范区已升格为国家级,入住36家企业,其中示范企业10家。
2014年,该示范区共出口低压电器产品货值2.3亿美元,出口货值同比增长12.7%。
但在增长背后,建德低压电器企业又面临新的一轮挑战:给国外品牌代加工的路,将会越走越窄。
那么,是转型创建自己的品牌?还是见好就收?
样本
杭州凯特电器有限公司
贴牌生产时,绝大部分利润落入别人腰包
1998年,25岁的洪常青从父亲手中接过班。那时,不少同行在做低门槛的非洲市场订单。
但洪常青感到恐惧。“恐惧到什么程度?货运出去,睡不踏实。”他回忆。插座铜丝细如发丝、插片只是铜镀铁,客户只求低价,不求高质量。
洪常青决定转向美国市场。2000年,他贷款27.5万元,购买模具、做产品认证。2014年,杭州凯特电器有限公司出口额达4000万美元。
尽管,洪常青没有遭遇2007年的建德低压电器质量危机,但如今这场可能更残酷也更痛苦的转型,他必须应对了。“这两三年,我开始困惑,到底是该骄傲还是惭愧?”洪常青自问。
说骄傲,家族企业在他手中延续并做大;说惭愧,有技术有质量,却在为国外品牌代工创收。
这个困惑缠绕至去年,必须做“了断”了。越来越多的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的工厂在逐渐“抢”走中国企业的代工订单。
“他们的劳动力成本是我们的1/6,材料成本比我们低。所以,在投标时,他们能给出比我们低得多的报价,我们完全没有议价能力。”杭州凯特电器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马高东坦言。在普通插座领域,马高东手中的订单至少流失了20%-30%。
现在,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中高端市场,外销带有附加功能的插座。但是,自己设计的产品,却得贴上国外品牌,大部分利润只能看着品牌商拿走。比如,一款可遥控旋转的插座在美国超市售价达14.99美元,而凯特的供货价只有1.99美元。
自主研发品牌,未来将生产智能家居产品
想要活得更久、做得更大,必须创建自己的品牌。去年,洪常青开始研发设计自主品牌产品,陆续投入近1000万元。
外销的品牌叫“KMC”,内含深意,意为“Kaite Made In China”。KMC主打带有附加功能的插座。
“现在,刚拿下北美3个超市的订单。整个谈判过程非常艰辛,他们对你的产品不信任,谈了半年,才接受少量订单试水。”马高东说。但这一步走得很值,从代加工到外销自主品牌,可多赚20%-30%的毛利润。
内销的品牌叫“大智”,主打智能插座及未来的智能家居市场。为此,洪常青特地跑去深圳,用高薪挖来一位电子工程师。
目前,已有两款产品研发成功。一款是可远程遥控空调的智能插座。在手机端下载名为“”的APP,就可手机远程操控空调的开关、温度以及睡眠定时。
另一款产品是内置电视机顶盒芯片的插座。无需遥控设备,用手机APP就能语音控制点播系统。关闭电视后,插座就能自动切断电源。
但是,没有任何内销市场经验的外贸企业,怎么建品牌?“销售模式和渠道是最大的难题。”洪常青坦言。
传统的入住超市路线不可用。“门槛费用高,而且是否卖得掉还是个问题。比如,超市受电商冲击很大。”
洪常青还想模仿小米模式,利用互联网建立和销售品牌。他开始找专业的互联网代理销售商推销产品,比如,已在热门微信公众号里做了前期的宣传预热。待积累一定品牌影响力后,再建自己的主体网站。
今年8月,这两款“大智”产品就要上市。
未来,“大智”将会成为独立公司,生产的不仅是智能插座,还有智能家居。比如,现已研发自动洗脚机和自动洗澡机。
其实,洪常青的野心并不于此。他规划,在2020年,将杭州凯特有限公司下属的一家子公司推向主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