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外国游客的泰国,静谧角落里的真实画卷

一个无外国游客的泰国,静谧角落里的真实画卷"/

一个没有外国游客的泰国,将会呈现出与当前旅游热潮下截然不同的面貌,更加强调其本土文化和内部发展。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样子:
"1. 文化更纯粹,本土特色更突出:"
"语言环境:" 街头巷尾的英语标识会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泰语。人们日常交流以泰语为主,这会让泰语学习者有更纯粹的语言环境,也能更深入地体验当地的语言文化。 "宗教氛围更浓厚:" 寺庙在泰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没有外国游客的干扰,寺庙的宗教氛围会更加浓厚,僧侣们可以更专注于宗教活动,信众也能更虔诚地参与宗教仪式。 "传统习俗更受重视:" 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可能会更加专注于本地人,例如宋干节(泼水节)的庆祝方式可能会更传统,更注重祈福和阖家欢乐,而不是商业化的泼水活动。 "艺术和文化表演更纯粹:" 芭蕾舞、象戏等传统艺术表演可能会更专注于本地观众,表演内容和形式会更贴近传统,更注重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2. 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更加依赖内需:"
"旅游业相关产业受影响:" 依赖旅游业的行业,如酒店、餐饮、旅行社、纪念品商店等,会受到较大冲击,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例如

相关内容:

最近一段时间,读者经常来问两个问题:

一个是,外国游客啥时候能重返泰国?

二个是,现在泰国有什么地方可以去浪一下?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这两个月之内——外国游客就断了这个念想吧。

第二个问题的是,珍惜生命,就是死,死外面,从这儿跳下去,您也别在这段时间仗着自己在泰国境内而四处瞎逛。

然后说完了,老汉就自己跑去旅游去了……

香不香?

听我给你讲一讲。

六月末,泰国各个景点海岛开始陆续开放。

什么苏梅岛、龟岛、象岛、帕岸岛、丽贝岛、阁兰岛之类的都开放得七七八八了。

芭提雅、普吉岛之类的大地方,实际上也已经早就开放了,虽然有些地方号称“只接待本国游客”,但是实际上滞留的外国人也能玩。

于是,趁着开学季之前几天,老汉悄咪咪地溜去泰柬边境的一个安静的小离岛“骨岛”去转了转。

首先,是交通。

疫情之前,从曼谷到骨岛,都有运输公司的“车票+船票”一条龙服务。

大约900泰铢(200元人民币左右)就可以把你从洋人扎堆的“考山路”,直接用豪华大巴送到几百公里外的码头,坐上一个小时的大型双体渡轮,登岛后直接给你送到酒店大堂。

疫情之后,没那么多客人(尤其是洋人基本消失了),于是豪华大巴没了,换成了乞丐版的小面包车,冷冷清清地勉强拉几趟人。

考山路一片死寂,一个15座的面包车,只稀稀拉拉地装了4个活人,就寂寞地上路了。

几乎等于包车。

五个小时后,车开到达叻府码头,换成海上渡轮。

谢天谢地,船依旧是豪华的空调大渡轮,没有因为人少而换成颠簸的小快艇。

码头等待上船的游客,没有想象中那么少,看上去能有疫情之前的一半左右(当然考虑到渡轮的班次减少了,因此实际上游客应该不到原先的30%)。

登岛的游客,主要都是一些自己开车自驾游的泰国本地人。

几百个乘客里,只能肉眼识别出大约四五个中国人,以及两个欧美家庭。

这和疫情之前60%以上的外国游客(主要是中日+欧美)的盛况,已经是天壤之别。

六月末的泰国湾,海上天气风云变幻。

站在甲板上望去,没有阳光明媚,没有碧海蓝天,海天之间全都是巍峨壮阔的积雨云,在天边如同妖魅一般奔腾翻滚,吐着闪电,蔽日遮天,在海面上倾吐着上万吨的雨水。

由于有巨大的参照物,这样的天空让人无法感受到假日的惬意。

你只觉得,天地伟岸,宇宙洪荒,人类像鲲鹏脚下的蝼蚁一般卑微渺小,看得人腿肚子直发颤。

到了岛上,酒店一片宁静,海滩一片空旷。

酒店的上一批客人刚走,整个海湾显得一片冷清。

本来淡季酒店里也没几个客人,再加上岛上也只有一部分酒店开张了,因此狼少肉多,整个海滩和酒店仿佛被你“包场”了一般。


岛上各店基本六折,三星级的酒店,降到了一星级的价格。

但是复工需要人手打理修整,因此员工人数显得很充足,在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员工在疏通管道,冲洗泥浆,擦洗桌椅。

一招手,就会有三个服务员同时向你奔来。

然后满脸抱歉地对你说:“不好意思我是柬埔寨人,不会说泰语……”

本来就是旅游淡季,外国人又进不来,整个海滩和酒店仿佛变成了两三个房客的专享。让人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庆幸,旋即又为这种狼心狗肺的庆幸而心怀愧疚。

老板一脸生无可恋,葛优躺在茶座上撸猫。

不远处的吧台坐着四个小妹,等着餐厅里唯一一名顾客(也就是我)的差遣。

海边,一整排的免费皮划艇,等待着你的临幸。

随时都有两个黑黝黝的泰国(或者柬埔寨)小伙子,殷勤地替你推船、取浆、拿救生衣;等你划完船了,小伙子又立刻将小艇拖走,放回原处。

吃饭的时候,更是不得了,整个屋子的服务员都在十米之外的座位上若有若无地盯着你。感觉你不是在吃饭,而是在参加一次便衣警探的诱捕行动,你是诱饵,其余一屋子全是条子。

唯一不太好的地方,是整个岛上的蚊子都会来重点关照你。

楚楚可怜的小猫小狗,一到饭点就齐刷刷地在你脚边杵着,水汪汪的眼睛热切地盯着你。一盘鸡肉炒饭,光吃饭了,肉基本都贡献给了喵狗们。


第二天,又是连绵阴雨,危风怒号,浊浪排空。

海边早早插上了“不准下海”的红旗,那浪头,你要是下海的话准能一个后浪给你拍死在礁石上,于是无处可去,只能在吧台边上支起电脑写稿子。

中午,又来了好几大家子的泰国人。

因为周五到了,那是泰国7月1日开学之前最后一个周末,只要是家里还能揭得开锅的小康之家,总得趁着最后的机会待着老人孩子出去玩一下。

终于,酒店有了一丝难得的人气。

雨季的热带岛屿,上一分钟还是台风过境一般,下一分钟便突然切换成了晴空万里。

虽然红旗还插着,但是不管是泰国人,还是硕果仅存的几个洋人,都管他丫的,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晴朗,一波冲锋往海里炸。

十几个喧闹的孩子,一时之间驱散了海湾的寂静,给人一种事过境迁,山河依旧的温暖与幻觉。

那种感觉,很妥帖。但你心中知道那是幻觉。

这是泰国东部最走俏的一个海岛上,往日最喧闹的海滩。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在周末这里本当被更多的游人所占据。

人们应该摩肩接踵,为了一处栈桥或礁石上的取景点而你争我夺,大排长队,只为等一张和明信片一般的自拍。

为了等一个空余的皮划艇而等上半个小时;点一道菜要叫两次服务员,催三次后厨;为了在餐厅霸占一个好位子,而早早地起床来占领酒店的自助早餐阵地。

这一切,本该是这样的。

欧美人本该像太阳能电池板一样铺满这片沙滩,

中国人本应该穿着飞舞的长裙,站在礁石上摆出千篇一律的造型。

但是如今,这座岛屿上只剩下少之又少的泰国人,一半的酒店没有开业,仅存的泰国游客被集中在一两家最命硬的酒店里,在本应人满为患的周末,却依旧难以填满哪怕一座寂寞空旷的海湾。

宁静的背后,是萧条;短暂复苏的人气,是一种聊胜于无的微弱生机。

第三天,我在酒店办理了退房。

由于一天只有一艘船,因此所有人都在同一时间坐车离开酒店。

临走时,所有的员工,带着口罩,穿着蓝色的制服,整齐地站在酒店的大门外向客人们道别。

道别的员工阵容,远比他们所欢送的两车房客要更庞大。

车开动的一刹那,员工们双手合十,鞠躬。

感谢光临,来日再会。

好了,这并非游记,只是一点与游玩无关的感想。

常常会有人说,没有了乌泱泱的外国游客,泰国会变得宁静而干净得多。

事实上,宁静或许是真的,山涧海滨的生态恢复也有目共睹——但是随之而来的代价,是一种难以掩藏的萧条与寂寞。

有多少员工失业在家,有多少老板在“亏本开业”和“停业等死”之间艰难地数着日子?

我是凡人,不是圣人,我不能遗忘和无视那些人们真实发生的痛苦,并在屏蔽这种痛苦的前提下,欣赏和独享泰国冷静凄清的反常“美丽”。

仅靠泰国游客,的确可以缓解一时燃眉之急。

但是缺少那些欧美和中日韩的喧闹的来客,那点本地客源根本无法填补泰国旅游业黑洞般的缺口。

下一次,即便放弃那片镜头中永远不会有别人闯入的空旷,我也希望人能多一些,那些吵吵嚷嚷的洋人,人多势众的国人,还是早日回来和我们抢位子吧。

凡俗人间,还是热闹一些好。

在寂寞的店里吃独食,那感觉,不香。

(文/岳汉)

发布于 2025-08-14 20:44
收藏
1
上一篇:椎体内囊肿诊断与治疗,下此结论方显专业水准 下一篇:患者自述,意外“锻炼动作”揭示骨癌危机,警示大众警惕早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