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开源节流双管齐下,守护骨骼健康之道

预防骨质疏松,开源节流双管齐下,守护骨骼健康之道"/

这个说法非常形象和贴切!“开源”和“节流”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两个关键策略,分别对应着"促进骨量增加"和"减少骨量流失"。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一要“开源”——促进骨量生成,打好基础"
"充足且均衡的营养:" 这是最主要的“开源”途径。 "钙 (Calcium):" 骨骼的主要成分。需要“开源”,就要保证摄入足够的钙。主要来源是奶制品(牛奶、酸奶、奶酪)、豆制品、深绿色叶菜(如芥蓝、小白菜)、芝麻酱、坚果以及钙强化的食品(如某些饮料、谷物)。 "维生素D (Vitamin D):" 它帮助身体吸收钙质,可以说是钙的“搬运工”。可以通过晒太阳(注意适度)、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蛋黄、肝脏)或补充维生素D制剂来获取。 "蛋白质 (Protein):" 骨骼基质的主要成分,对骨骼的构建和维持很重要。来源包括肉、鱼、蛋、奶、豆类等。 "其他营养素:" 如钾、镁、维生素K等,也对骨骼健康有益。 "适度的运动:" 运动能刺激骨骼,促进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相当于给骨骼“开源”。特别是负重运动(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黄玮

骨质疏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顾名思义就是骨头的质地变疏、变松。我们打个比方,假设正常的健康骨头像墙壁那么硬的话,那么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头严重的有可能像沙子那么软。骨质疏松又被称为“寂静的杀手”,静悄悄的它就出现了,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会导致全身疼痛,骨骼变形,甚至是脆性骨折。所谓脆性骨折就是在没有严重创伤情况下,不小心跌倒摔个跤就骨折了,一般老年人髋部骨折、脊柱压缩骨折、腕部骨折都是脆性骨折。脆性骨折的危害就更大了,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年纪大了再来关注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其实骨质疏松除了“治”,更重要的是“防”,并且骨质疏松的预防是无论哪个年纪都应该要做的。

如果把身体的骨骼含量比作人体中的一座“骨矿岛”,在成年之前,这座岛的容积是不断自然增加的,也就是身体的骨量是在不断增加的,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峰值骨量”就不再增加了,这个峰值大多数个体发生在30岁左右,具体会根据遗传、激素、环境因素而有些差异。峰值骨量越高,人体中的 “骨矿岛”容积越大, 那么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预防骨质疏松的手段主要就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开源——尽量让“峰值骨量”最大化;另外一方面就是节流——尽量减少骨量的流失。

以下是预防骨质疏松的6条建议,供参考:

1.摄入足够营养。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注意每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推荐最好从饮食中摄取,酌情加用补充剂。摄入充足的钙对获得理想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大有裨益。牛奶,大豆、坚果、深色蔬菜等都富含钙,其中牛奶最为推荐。市面常见的纯牛奶中的钙含量约为100毫克/100毫升,因此简单直接来说每天坚持喝300毫升牛奶,再加上其他食物的补充,达标还是很容易的。除了补充钙,还需要有充足的维生素D才能促进肠道的钙吸收,而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建议,成人推荐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IU/d。

2.坚持科学运动。这也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预防骨质疏松都需要做的。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在生长期,运动对骨量积累有帮助,也就是让你身体的峰值骨量最大化。有研究表明,高冲击运动,比如篮球、足球、排球等效果更佳。而对于成年人来说,推荐规律的身体负重锻炼(比如跑步,各种球类运动等),一周锻炼五天,每天锻炼半小时到1小时。锻炼还能改善肌力和降低跌倒风险。

3.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已有大量相关研究表明,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骨密度下降并增加骨折风险。

4.尽量避免使用会增加骨丢失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有报道称,使用低至2.5毫克/天~7.5毫克/天的泼尼松或等效治疗时,即可出现骨折风险上升。

5.预防跌倒。主要针对的是中老年人,目的是避免脆性骨折的发生。以下这些人群是易跌倒的,更需要注意:年龄大于65岁的人;曾经跌倒过的人;肢体活动障碍、步态不稳的人;听力、视力下降的人;贫血的人;体位性低血压的人;服用影响意识行为的药物如镇静安眠药的人;营养不良的人;虚弱、头晕的人;缺少照顾的人;意识不清的人;睡眠障碍的人等。

6.药物治疗。主要针对骨密度检测有异常的人群,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相关结果询问专科医生。

来源: 健康报

发布于 2025-08-14 20:43
收藏
1
上一篇:英国紧跟法国步伐,开条件或承认巴勒斯坦国,外媒热议“跟美国对着干” 下一篇:放射医学主治解析,高考前胸部知识点回顾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