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全球范围内哪些地区已推出“法定稳定币”?

揭秘,全球范围内哪些地区已推出“法定稳定币”?"/

“法定稳定币”(Legal-Tethered Stablecoins)是指其价值通过法定货币(如美元、欧元、人民币等)进行锚定的加密货币。用户可以将其兑换成相应的法定货币,并且这种兑换通常受到发行方的承诺或法律框架的保障。
目前,"全球范围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稳定币”"。但是,存在两种主要的“法定稳定币”类型:
1. "由私营公司发行的稳定币(Private Stablecoins)": 这些稳定币由私人公司或金融科技公司创建和管理,其价值与特定法币(通常是美元)挂钩。 "代表例子": "Tether (USDT)":声称与美元 1:1 锚定,是目前市场上最大、最知名的稳定币。 "USD Coin (USDC)":由 Circle 公司发行,也声称与美元 1:1 锚定,得到多家大型银行的支持。 "Binance USD (BUSD)":由币安和 Paxos 联合发行,同样声称与美元 1:1 锚定。 "TrueUSD (TUSD)":由 iFinex 公司(Tether 的母公司)发行,声称通过多种方法(包括持有现金、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等)与美元挂钩。 "发行和流通地区":这些

相关内容: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5月30日在宪报刊登《稳定币条例》,这意味着《稳定币条例》正式成为法例。此前,香港立法会已经在5月21日正式通过该条例草案,用以在香港设立“法币稳定币” (挂钩法定货币的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

稳定币巨头Circle预计于6月5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这将是稳定币领域的首个IPO。

当前全球范围内,法定稳定币的发展呈现出主权数字货币(CBDC)与合规私人稳定币并行的格局,主要集中在以下地区:

一、主权数字货币(CBDC)的进展

1. 中国:数字人民币(e-CNY)

现状:截至 2025 年,数字人民币已覆盖全国 26 个省市,交易规模突破 1.8 万亿元,应用场景扩展至民生缴费、跨境支付等领域。

法律地位:作为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形态,数字人民币具备无限法偿性,试点地区商户不得拒收。

未来规划:2025 年重点推进技术迭代与跨境结算网络搭建,计划 2026 年形成完善生态体系。

2. 欧盟:数字欧元(Digital Euro)

进展:欧洲央行计划 2025 年 11 月启动数字欧元试点,支持离线支付和跨境结算,目标成为欧元区现金的补充工具。

监管框架:与《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协同,限制非欧元稳定币扩张,强化欧元主权。

3. 美国:数字美元(Fedcoin)

现状: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正式推出。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 法案》,将美元稳定币纳入联邦监管框架,要求 100% 储备美元或美债。

战略意图:通过稳定币扩大美债需求,巩固美元霸权。USDC、USDT 等合规稳定币市占率超 80%,成为事实上的 “数字美元” 载体。

4. 其他地区

瑞典:电子克朗(e-Krona)完成银行间压力测试,2025 年可能成为欧洲首个推出 CBDC 的国家。

巴哈马:Sand Dollar 已正式流通,成为加勒比地区跨境支付的重要工具。

阿联酋:2024 年批准迪拉姆稳定币 AE Coin,需 100% 储备本地货币并受央行监管,可用于商品服务支付。

二、合规私人稳定币的监管框架

1. 香港:港元稳定币(HKDG)

立法突破:2025 年 5 月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要求发行锚定港元的稳定币需申领牌照,储备资产 100% 隔离托管。

市场动态:京东(JD-HKD)、渣打银行(HKDG)等机构已进入沙盒测试阶段,计划 2025 年底前正式发行。

跨境协同:预留人民币锚定空间,探索与数字人民币(e-CNY)的跨境支付场景。

2. 欧盟:欧元稳定币(EUROC、EURC)

合规标准:根据 MiCA 法案,稳定币发行方需在欧盟设立实体,储备资产仅限欧元区国债或央行存款,每日交易量超 2 亿欧元需强制退出。

市场份额:欧元稳定币市占率已达 67%,Circle 的 EURC、德国央行支持的 OES 成为主流。

3. 新加坡:美元稳定币(DUS)

监管框架:2023 年推出单一货币稳定币监管框架,要求发行方维持最低资本、实时披露储备资产,并在 5 个工作日内完成赎回。

首个合规项目:DCS 推出的 DUS 锚定美元,成为新加坡首个受 MAS 监管的稳定币,可用于 Web3 和传统支付场景。

4. 日本:日元稳定币(JPYC)

法律基础:2023 年修订《支付服务法》,允许发行锚定日元的稳定币,要求 100% 储备银行存款并实时审计。

市场进展:GMO、三菱 UFJ 等金融机构已发行日元稳定币,推动数字金融创新,但尚未大规模应用。

5. 瑞士:严格监管与银行担保

监管要求:2024 年 FINMA 规定,稳定币发行方需持牌或由银行担保,储备资产需明确分类为 “存款” 或 “集体投资计划”。

市场影响:USDT 等稳定币因储备透明度问题面临挤压,合规项目需满足 KYC/AML 要求并披露储备构成。

三、新兴市场的探索与挑战

1. 韩国:政策博弈与试点推进

央行数字货币:韩国央行计划 2025 年第二季启动 “汉江项目”,测试数字货币在零售场景的应用。

私人稳定币:总统候选人李在明提出推出韩元稳定币,但学界担忧其可能削弱央行货币控制权。

2. 非洲与东南亚

尼日利亚:e-Naira 已发行,西非经济共同体(ECOWAS)计划 2025 年建立统一数字货币框架。

泰国与马来西亚:探索跨境稳定币结算,与数字人民币、数字美元形成竞争与合作关系。

四、总结:合规化与区域化的双重趋势

  1. 主权数字货币主导:中国、欧盟、美国等经济体通过 CBDC 巩固货币主权,数字人民币、数字欧元、数字美元的全球竞争格局初现。
  2. 私人稳定币合规转型: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通过立法明确稳定币发行标准,USDC、EUROC、HKDG 等合规项目成为市场主流。
  3. 技术驱动与风险并存:区块链存证、智能合约等技术提升储备透明度,但算法稳定币边缘化、监管套利等问题仍需应对。

对于用户而言,选择法定稳定币时需关注其监管合规性、储备透明度、跨境可用性,并警惕政策变动风险。未来,随着国际监管协调的推进,稳定币可能成为全球支付体系数字化跃迁的关键基础设施。

发布于 2025-08-14 13:43
收藏
1
上一篇: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再创新低,持续贬值创24年历史新纪录 下一篇:新加坡钱币概览,历史与特色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