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趟广西贺州,说句实在话,这地方比网上说的都要舒服。
本来只是想找个没那么多人的地方,结果一来就觉得,这地方怎么被大家低估成这样。
抢高铁票的时候还挺容易的,心里还纳闷,难道真没人来?
看着候车厅里提着行李箱的人,往贺州方向走的没几个,反倒让我有点期待。
到地方才明白,原来这座城市,是那种懂的人才会来,来了就不想走的那种。
高铁站有两个,选对很关键。
贺州站离市区、景点都近,钟山西站那边真是离得远,打车过去钱包要瘦一圈。
幸亏提前问了下本地人。
出站那会儿天还没亮,空气里带点泥土味。
出租车司机热情地问我去哪,我说去黄姚古镇,他说你这是来找慢生活的。
路上没什么车,窗外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绿,偶尔能看到水田,鸭子咕咚咕咚游过去。
手机导航时不时提醒转弯,司机一边开一边给我科普,贺州人不爱赶时间,吃喝玩乐都靠自觉。

他说贺州最好玩的地儿,一个是黄姚古镇,一个是姑婆山,还有玉石林拍照特有味。
我说网上都在推黄姚,是不是有点商业化。
师傅笑,说你进去看看就知道,古镇冷不冷清全靠运气,淡季的时候猫都比人多。
到了古镇门口,真的没啥人。
天刚亮,小巷子里有老太太在扫地。
门口的米粉摊刚摆好,冒着热气。
我挑了家临河的老宅住下,老板娘见我背着包,说早点起来看看清晨的黄姚才有味。
晚上整个古镇没什么声响,有点像小时候老家夜里,除了青石板的回声,最多就听见远处狗叫两声。
第二天一大早,在老街上溜达,饿得前胸贴后背。
街角有家黄姚米粉店,阿婆手脚麻利,一碗粉下肚,豆腐酿软糯带点豆香。
她说,生意淡季一天卖几十碗,旺季人多得忙不过来。
我问她有没有想过开连锁,她一边切豆腐一边说,赚够吃饭的钱就好,开店太累不划算。
吃完朝河边走,前面小桥上有人拍婚纱照。

新娘穿着红衣,身边小妹拿着反光板,笑声在巷子里传开。
有家小店门口挂着手写的牌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还得开门营业。”
看着就忍不住乐,觉得人家说话比那些高大上的标语都实在。
古镇不大,走几步就转完。
巷子里躲着几只猫,有的趴在窗台上晒太阳,有的在垃圾桶边找吃的。
本地人早上忙着开门,有人搬菜,有人磨豆腐。
我坐在河边的石阶上,看着水里漂着几片落叶,听着对岸小店老板招呼客人。
这种慢慢悠悠的日子,让人不自觉放慢了呼吸。
离开古镇那天,老板娘送了我一包自家做的豆腐干,说路上饿了正好吃。
从黄姚出来,直奔姑婆山。
路不算宽,弯道多,司机开得稳。
途中遇见几个骑行的小伙子,汗都快把衣服湿透了。
他们说夏天来姑婆山避暑最舒服,冬天还能看到雾凇。
我问累不累,他们哈哈一笑,说,爬山本来就得出点汗,不累不叫运动。
姑婆山门票不算便宜,进山后空气一下就变了。

山里全是树,水流声和鸟叫声夹杂着,偶尔有风吹下来带点凉意。
有一队老年人边走边聊天,说是来“洗肺”的。
山路边有农家乐,门口晒着腊肉和辣椒。
我选了家看着干净的,点了竹筒饭和烤鸡,老板娘说鸡是自家放养,米也是山下产的。
鸡肉皮脆肉嫩,米饭全是竹子的清香。
吃饭时窗外就是山坡,风一吹能闻到泥土味。
饭后喝了杯昭平茶,苦里带香,喝完整个人都精神了。
有个小姐姐提醒我,山里蚊子贼多,防蚊水一定要备。
我没当回事,结果手上被咬了好几包。
还有防晒,太阳晒得人头皮发麻,别想着山里就不会晒黑。
下山顺道去了玉石林。
门口没什么人,票价也亲民。
里面的石头造型各异,像动画片里的景色。
小孩子在石头缝里钻来钻去,大人拿着手机各种拍照。
有对退休夫妇,专门背着相机来拍光影。
我跟他们聊了几句,阿姨说他们已经来了三次,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

我问他们为啥不去大城市玩。
她说,城里人多,空气闷,这里安静舒服。
石林里有个小卖部,水和零食价格都公道。
老板说,大多数人来这里都是带着家人,慢慢逛,不赶时间。
他说贺州是“不着急的地方”,我听完觉得这四个字说得太准。
市区其实吃的也多。
贺州牛腩粉、油茶,早餐摊到处都是。
有家牛腩粉老店,早上五点就开门了。
牛腩给得实在,汤底浓郁。
我头一次为了一碗粉早起,结果还是排了二十多分钟队。
油茶摊边坐着几位老爷爷,边喝边下棋。
旁边路过的大妈递给我一块油茶糍粑,糯糯的带着芝麻香。
吃饱喝足,去贺街古镇走走。
比黄姚小,游客不多。
更多是本地人在买菜,河边晒着腊肉和辣椒。
桥头有个小孩在玩水,奶奶在岸上喊着别走远。
我坐在桥头石墩上,看着磨豆腐的大叔,时间一下子就慢了下来。
有人说贺州没什么特产,其实昭平茶和豆腐干都值得带。

茶叶清苦,带回家泡一壶,能回味山里的味道。
古镇里有卖手工香皂的阿姨,说自己用山泉水和花草做的。
买不买都行,主要是聊聊天。
住宿方面,贺州性价比真高。
两三百块钱能住到景区民宿,干净,老板待人也真诚。
有次住进一家民宿,老板带我去菜市场买菜,晚上还一起做饭。
他说,来贺州就是要跟着当地节奏走,不着急。
我笑说城里人都这么慢,估计老板早倒闭了。
订房要注意,图片看着漂亮,实际可能窗外是工地。
最好提前打电话问清楚,尤其节假日,别被照片骗了。
大部分民宿支持移动支付,但还是建议带点现金,偶尔遇到只收现金的小摊主。
贺州的夜晚安静,古镇没什么酒吧,都是茶馆和小吃摊。
有一晚肚子饿,去了小巷里的烧烤摊。
老板用小煤炉烤串,我点了鸡翅和玉米,老板边烤边和我聊天。
他说烧烤好吃,主要是火候和心情。

我一边吃一边觉得他这话有点道理。
吃完回民宿,夜风透着凉意,天上还能看见一片星星。
那会儿觉得,生活其实没那么复杂。
贺州的交通主打“随遇而安”。
公交车班次不多,打的和滴滴都便宜。
自驾是最方便的,租车价格也不贵。
旅游公交有,但班次稀,记得提前查好时间。
市区不大,骑电动车一天就能转遍。
贺州最好的季节是春秋。
三月花开,十月秋高气爽。
夏天去姑婆山避暑,冬天看雾凇。
节假日人会多点,想图清净,最好工作日来。
门票大多六七十到一百,学生和老人能打折。
景区联票划算,建议提前买。
吃饭别挑装修,越老的店越靠谱。
本地人买东西不爱还价,看着合适就下手。
特产别贪大牌,昭平茶、豆腐干、干货都实在。
山里太阳毒,蚊子也多,记得带防晒和驱蚊水。
穿舒服的鞋子,别想着拍照穿高跟鞋,走不了几步就想回去。
带个小背包,水壶、雨衣、湿巾、充电宝,够用就行。

整个贺州之行,我没追什么网红打卡点,也没特意凹造型。
去了哪吃到哪,累了就坐下歇会儿。
有时候在河边发呆,觉得比拍照更有意思。
朋友问贺州怎么样。
我说,贺州就像个老友,慢慢把好东西晾出来,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网上再多评价,不如自己来一趟。
没有大城市的热闹,也没有景区的套路。
唯一要说的,就是别把行程排太满。
赶路不如看路,慢慢晃才能发现好风景。
贺州最适合的,是慢一点、再慢一点。
这样才能发现生活本来的样子。
这一趟没什么大新闻,但回想起来,每天都过得很踏实。
也许这就是贺州的魅力。
有机会还想再来,也许换个季节,换种心情,再去古镇喝碗米粉,坐坐发发呆。
有人说,旅游就是换个地方过日子。
贺州挺适合这样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