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自建美食APP挑战大众点评,对抗战局能否持久?

美团自建美食APP挑战大众点评,对抗战局能否持久?"/

美团推出自家的美食APP(通常被称为美团美食或美团外卖的升级版),与大众点评对着干,这波操作是美团战略布局中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其内部竞争和外部压力下的必然选择。至于这波操作能活多久,现在下定论为时过早,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其生存的潜力和面临的挑战:
"生存和发展的潜力:"
1. "强大的资源背书:" 美团作为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巨头,拥有巨大的用户基础(通过外卖、打车等业务导流)、强大的商户资源(商户数量远超大众点评)、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广泛的地域覆盖。这些是大众点评难以比拟的核心优势。 2. "协同效应:" 美团美食APP可以与其外卖、酒旅、共享单车等业务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用户在美团平台上的行为数据可以更全面地描绘用户画像,从而实现更精准的推荐和营销,提升整体用户粘性和平台价值。 3. "一体化服务:" 相比大众点评更侧重发现和评价,美团美食APP可能更侧重于“吃”的整个流程,从发现餐厅、预订、点餐、外卖、到店核销等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满足用户更完整的消费需求。 4. "内部竞争与优化:" 在美团内部,大众点评和美团外卖(及新APP)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相关内容:

最近发现美团搞了个新动作,上线了个叫“鸭觅”的APP,说是专门做美食点评的。我一开始以为又是那种找代驾或者奇怪服务的软件,结果点开一看,直接和自家的大众点评对着干。运营的人还在网上说“不考虑赚钱,只做口碑”,这话听着就有点怪,毕竟美团这种大厂,哪有不赚钱的项目?

我下载了试试,发现这软件确实简单,界面干净得不像互联网产品。首页就几个推荐专辑,像“北京地道豆汁店老板私藏榜”这种,感觉像是网易云音乐的歌单模式。不过现在才做了五个专辑,内容少得可怜。动态页倒是有点意思,能刷附近人写的美食帖子,要是口味相近还能关注,这样推荐的店踩雷概率低一点。

但最特别的是他们的评分系统,用三把勺子代替星星,分“值得专程去”“值得绕路去”“值得顺路去”。我看拿三把勺的都是北京有名的老店,人均一百往上,但两把勺的反而都是小馆子,像人均17块的炒肝店也能上榜。这和大众点评那种商家刷好评的情况不太一样,因为鸭觅只让官方选的“推荐官”先发评论,普通人发的帖子反而排后面。

运营的人说如果推荐官收钱打广告就直接踢出去,这听着挺爽的。现在网上到处都是探店假视频,连小红书上的博主都演得像影帝,要是真有干净点的平台,确实挺香。不过我试了下发帖,发现他们给推荐官的奖励就几百块美团卡,这点钱连个像样的网红都请不动。

鸭觅现在只有北京能用,用户也就一两千人,感觉像是美团内部的一个小实验。他们自己都说未来两年不考虑赚钱,但问题是,用户为啥要白打工?我辛辛苦苦写测评,平台不给钱,还限制流量,谁愿意天天在这儿发帖?

其实这种“极简无广告”的APP,大厂之前搞过不少。比如去年阿里出的“态棒”,腾讯的“音兔”,结果现在都黄了。为啥?因为大厂的KPI都是要赚钱的,你搞个纯粹分享的社区,广告商不找你,投资人也不满意,早晚得变味。

鸭觅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维持内容真实。他们说要在北京之外再选十个城,每个城市请一百个推荐官,那每个月得审核上万条帖子。现在网上探店的演技都这么离谱,光靠人工审核根本看不过来。

不过美团好像真不差钱,他们可能就想试试“反水军”的模式,万一成功了还能给大众点评打个样。但问题是,用户真的会为了“真实”放弃大众点评的优惠和外卖跳转功能吗?我试了下鸭觅,连外卖链接都没有,想吃还得跳回美团,这种割裂感挺强的。

现在网上都在传,大厂最近又开始内卷了,搞各种“青春版”APP。但这些软件要么被自家产品掐死,要么被市场淘汰。鸭觅现在就像个刚出生的婴儿,能不能长大全看美团愿不愿意一直喂钱。要是哪天美团觉得亏钱太多,直接关了也不奇怪。

说到底,这种“理想主义”产品在资本面前太脆弱了。你看大众点评最开始也是小而美,现在不也成了广告和水军的战场?鸭觅要是真想活下来,要么找到赚钱又不砸口碑的方法,要么就做好当个“试验品”的准备。反正我这种普通用户,还是先看看再说,毕竟现在连杭州都用不了,急啥。

发布于 2025-08-14 07:13
收藏
1
上一篇:1792年9月,法国历史的转折点——国民公会成立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诞生 下一篇:小红书全面升级,开放语音评论功能,申请需实名认证及连续28天每日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