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国内名胜古迹不少,但像赵州桥这样自带BGM的(背景音乐)却不多。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敞肩式石拱桥,关于赵州桥的研究自古有之,围绕它的文人轶事、美丽传说更是不胜枚举。
近日,作家莫言就曾第二次到访此处,还在桥下赋诗一首,赞其“飞虹照影 鬼斧神工”。
冬日的赵州桥,少了春的喧嚣,夏的浓郁,秋的缤纷,多了一份冬季的静谧。
踱步桥上,可以仔细观赏赵州桥的神韵,感受它的宏伟与博大。
全长64.4米的赵州桥,拱顶宽9米,拱脚宽9.6米,跨径37.02米。
这样的长度和跨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细心观察,可见桥身结构雄伟俊逸,工艺古朴精湛,静静横跨于洨河之上,宛如一道长虹,气势雄伟。
大桥顶部,工匠塑造出想象中的吸水兽,寄托了人们祝福大桥不受水害、长存无疆的良好愿望。
栏板上和望柱上雕刻着各式蛟龙、兽面、花饰、竹节等,其中尤以蛟龙最为精美。蛟龙或盘踞游戏,或登陆入水,变幻多端,神态极为动人。
张果老还打赌说,如果赵州桥能经受住考验,他从此便倒骑毛驴。
三仙窃喜,行至桥顶,桥身开始晃动,鲁班大吃一惊,飞身桥下,举手托稳桥身。
从此,桥拱腹留下了鲁班深深的手掌印,而桥面上也清晰地留下了驴蹄印、车轮印和柴王爷的膝盖印。打赌输了的张果老,从此只能倒骑毛驴。如今,我们还能看到“车辙”和“驴蹄子印儿”呢。

尽管歌谣《小放牛》一直在传唱:赵州桥来鲁班爷修,但此桥公认的建造者却另有其人。
以前的赵县,北抵京城,南达洛阳,是交通繁忙的皇道。
那时候的洨河远不似如今这般“温柔”,丰水期几乎断行。
公元595年至605年,工匠李春受命负责设计建造赵州桥。

李春不负所托,他设计和施工的这座赵州桥,把我国古代建筑技术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特别是其“敞肩拱”的创造,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1991年,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认定为世界第十二处,中国唯一一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可以说,赵州桥是世界桥梁发展史上的一个杰作,也是一个奇迹,对世界桥梁建筑影响深远。
一千多年的风吹日晒,赵州桥如今依然如苍龙飞架般横跨在洨河之上,雄伟壮观,巨身空灵。
历代的诗人为它写下了精美的诗篇,宋代文人赞曰“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元代刘百熙也留下“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的千古佳句。小学语文课本上茅以升的《赵州桥》,更让其成为几代国人共同的记忆……(石家庄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