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展开世界地图,目光落在非洲西部,会惊奇地发现,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赤道几内亚三个国家紧密相邻,名字中都带着“几内亚”。而在遥远的大洋洲,还有一个巴布亚新几内亚 。为何地球上会有多个国家叫“几内亚”?

“几内亚”一词源于柏柏尔语,意为“黑人的土地”或“黑色的国家”。柏柏尔人主要生活在中东、北非和东非地区,这些地方多为伊斯兰教地区,阿拉伯人是主要群体。由于撒哈拉沙漠的阻隔,阿拉伯人虽未深入非洲中部,但与沙漠以南的黑人有贸易往来,久而久之,便将这些黑人居住的地方称作几内亚。这便是“几内亚”一词的最初由来。

15世纪,大航海时代来临,欧洲人踏上全球探索之旅。葡萄牙探险家率先抵达非洲西部海岸,他们遇到黑人后,接受了阿拉伯人对这片土地的称呼——几内亚。1434年,葡萄牙人到达塞内加尔河周边地区,将其宣布为葡萄牙领土,这便是如今几内亚比绍的雏形。当时的“几内亚”概念,主要指塞内加尔河周边区域。
随着西方列强对非洲了解的加深,“几内亚”的地理概念逐渐扩大到赤道附近的非洲西部海岸地区。本着“谁先发现就归谁”的原则,各国积极探索。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在这片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几内亚”也被用于命名各自的殖民地。法国占领的地区被称为法属几内亚,即现在的几内亚;葡萄牙的殖民地是葡属几内亚,也就是如今的几内亚比绍;西班牙的则是西属几内亚,后来变成了赤道几内亚。这些国家独立后,虽去掉了“属”字,但“几内亚”的名称保留了下来。

几内亚比绍的名字来源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葡萄牙人初到此地,不知前方地名,询问过路黑人,巴兰帖人用本部族语言答道:“Bissau!”意思是“往前走!”葡萄牙人却误以为这是地名,于是这里便被叫做比绍,又因当地以黑人为主,便加上了“几内亚”。
而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其名字的由来则是葡萄牙人的“乌龙”。1511年,葡萄牙人抵达此地,发现当地巴布亚人头发卷曲、身材中等、皮肤呈棕色,与几内亚人种外观相似,且两地气候和景色相近(都有热带雨林),便随意将这里命名为“新几内亚”。至于“巴布亚”,是因为这里人的头发为暗棕色卷发。这个名字被后来的统治者沿用。
如今,这几个叫“几内亚”的国家虽名字相似,但官方语言、文化、政治体制等方面却大相径庭。几内亚说法语,几内亚比绍讲葡萄牙语,赤道几内亚说西班牙语,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官方语言则是英语 。它们的历史发展轨迹也因殖民统治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这些叫“几内亚”的国家,名字是大航海时代与殖民历史的独特印记。它们承载着过去的故事,也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独特的存在,等待着人们去深入探索它们更多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