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西湖盛景,夏日荷花之旅,跟随白居易、张岱共赏芳华

六月中西湖盛景,夏日荷花之旅,跟随白居易、张岱共赏芳华"/

这个开头很有意境,充满了文化气息和想象空间。它融合了白居易和张岱两位不同时代文人的视角,去体验同一季节(夏日六月)的西湖荷花。这是一个非常优美的文学性场景设定。
我们可以基于这个开头,继续发展故事:
"场景一:白居易的西湖夏日荷塘"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白居易轻抚着手中刚采下的荷叶,叶片上滚动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他立于苏堤之上,眼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丽景象。
他仿佛能感受到当年自己在杭州任刺史时,与友人刘禹锡在此赏荷的欢愉。那时的他,已是半生官场沉浮,此刻面对盛放的荷花,心中既有对生命短暂的慨叹,也有对眼前这片纯净美景的由衷赞叹。微风拂过,荷风送香,他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夏日西湖的精华都吸入肺腑。他想象着那些诗句,如何在未来的岁月里,被后人吟诵,流传至今。
"场景二:张岱的西湖夏日荷塘"
时光流转,数百年后,张岱站在同样的苏堤上,眼前是同样的荷花盛景。但他眼中的景象,却多了几分沧桑与回味。
“西湖六月中,荷花如

相关内容:

视频加载中...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宋浩 通讯员 李镜媛

正是农历六月,近日,西溪人文荟✖一秒入宋画策划的“梦寻西湖”系列雅集第三期——“毕竟西湖六月中”活动举行。

浙江大学教授楼含松,浙江省花卉协会荷花分会会长、杭州植物园原园长李志炎,韩美林艺术馆馆员,杭州市历史学会理事杜清雨,与参与雅集的市民共同解读杭州与荷花的故事。

楼含松教授

杭州西湖种植荷花的历史悠久,早期人们栽培荷花,作为蔬菜和粮食。随着西湖作为海内知名的胜地,荷花也成了西湖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广为流传。

明人张岱在《西湖梦寻》写道:“白乐天守杭州,政平讼简。贫民有犯法者,于西湖种树几株;富民有赎罪者,令于西湖开葑田数亩。历任多年,湖葑尽拓,树木成荫……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西湖荷花有了怀念白居易等文化含义。

张岱还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曲院风荷的荷花,十分动人:“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与贺知章《咏柳》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 马麟《荷香清夏图》局部,著录于《宋画全集》第三卷第二册,第208页

提到西湖荷花,不得不提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风荷”。曲院风荷南宋时位于今洪春桥附近,是船码头,人们从城里去灵隐寺就从这里上船。当时这里有麯制酒作坊,南宋时期,酒麯由官府统一制作和销售。酒香加荷香,构成了西湖十景中的“麯院荷风”。

南宋灭亡后,景点一度荒废,杭州人重新不断修葺起来。清中期,雍正宠臣李卫主政浙江期间,大力恢复西湖名胜古迹,在西湖跨虹桥畔引流叠石、盘曲造园、构筑亭榭、广植荷花,让“曲院风荷”更加艳丽。随着清代康熙、乾隆对西湖流连忘返,西湖十景更加成为海内胜地。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荷花的钟爱,体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老“市长”白居易是西湖赏荷的前辈,周邦彦借荷花表达思乡之情,周敦颐借荷花抒发士大夫品格,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歌颂了彼时杭州的繁华,张岱的《西湖梦寻》在西湖景物中寄托故国黍离哀思……透过荷花,中国人寄托了自己的人格和家国情怀。

活动现场,众多市民在游赏中学习、交流,感受了这个夏日的荷花之美。

活动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浙江省文澜图书馆事业基金会指导,杭州西溪两岸文化交流中心、杭州图书馆主办。

本次活动也是“西溪人文荟”与“一秒入宋画”两个文化IP的合作。“西溪人文荟”由杭州西溪两岸文化交流中心联合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杭州传媒品牌促进会打造的文化活动品牌。“一秒入宋画”以杭州图书馆馆藏的《宋画全集》为主线,通过挖掘馆藏资源,创新活动方式,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本土重要文化符号,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于 2025-08-13 23:57
收藏
1
上一篇:平凉皇甫氏族的郡望传承与地域文化研究 下一篇:新品推荐,毕竟西湖六月中带你领略江南夏日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