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圣诞夜与平安夜,中文翻译背后的深层含义

探寻圣诞夜与平安夜,中文翻译背后的深层含义"/

将 "Christmas Eve" 翻译成 "平安夜" (Píng'ān Yè)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文化适应与本土化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Localization):" 中国文化非常注重家庭团聚和和谐。圣诞节虽然逐渐商业化,但其核心的团聚、祝福、和平的寓意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有共通之处。 "平安" (Píng'ān) 是中国人非常珍视的祝福语,意为平安、安宁、健康、没有危险。在辞旧迎新、即将进入新年(春节)的圣诞夜,送上"平安"的祝福,更容易被中国民众接受和喜爱,也显得更加温馨和符合中国人的祈愿心理。
2. "语言对等与简洁性 (Linguistic Equivalence and Conciseness):" 直接翻译 "Christmas Eve" 为 "圣诞节前夜" (Shèngdànjié Qiányè) 虽然字面上准确,但略显冗长,不如 "平安夜" 上口和简洁。 "平安夜" 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译名,在中文语境中直接传达了节日的氛围和祝福,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3. "宗教含义的转化 (Transformation of Religious Connotation):" 原始的 "Christmas Eve" 带有基督教文化背景,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Christmas Eve,圣诞夜。

圣诞夜就圣诞夜,为啥叫平安夜呢?

这事其实跟教义关系不大了。

细说从头,其实还挺中国特色的。

据说19世纪,德国一位神父写的一首德国歌。

《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

——翻成英语,就是Silent night Holy night。

Silent night,这我们都知道,静夜嘛。

怎么看,都该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氛围。

静夜,宁静夜,宁谧夜,安静夜,都行。

这歌词的中文译者,把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翻译成了“平安夜,圣善夜!”

这说法便一直到如今了。

现在华人居住区,到平安夜,有卖苹果的,谐音求个平安。这就很中国特色。

如果最初,翻译者翻成“静谧夜”,会不会现在就流行卖镜子了?

只能说,中国人确实很喜欢“平安”吧?

您大概发现了:许多节日都是如此。开始是一个意思,后来慢慢的,就本地化了。

所以,不能太较真。

我当学生那会儿,同学喜欢过圣诞节的,倒不是多信教,而是借圣诞卡,写点自以为浪漫的词句,给自己中意的学长学弟学姐学妹,所以也算是给表白一个借口。

您不妨比较一下下面三组表白:

“学妹,圣诞快乐,这是圣诞卡。嗯,其实我喜欢你。”

“学妹,元旦快乐,新年好。这里是新年卡,嗯,其实我喜欢你。”

“学妹,春节快乐,恭喜发财。嗯,这是我送你的年货。其实我喜欢你。”

大家都懂,过节,无非是找个借口乐呵罢了。

不只是圣诞节,其他节,也是。都是过着过着,味道就变了。

传统上,七夕节原来是乞巧节,被我们过成了中国情人节——其实也无所谓了。

圣瓦伦丁节还被过成了情人节呢,也不知怎么就和玫瑰巧克力挂钩了。

腊八节,那是佛教的节日:最早是佛祖得到之日,喝个粥,可是如今非佛教徒也会喝腊八粥吧?

当然,天长日久,大家也无所谓了。

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这当然也都不是传统节日,不妨碍大家过得高兴。大家既然把双11都当个节过了,还在乎多几个节日吗?

到如今这时代,传统什么的,大概有个样子有个意思就行了,实难一一遵守,何况有太多传统,都是大忽悠发明的。

节日更多的意义,乃是找个借口,凑个热闹,大家开心。

岁末节日多,一者是确实年岁更迭,免不了要纪念,一者便是冬天又冷又长,您总得找些由头,渲染些气氛。

年底各类节庆,就是希望给我们一种氛围:一种暖烘烘的,大家真诚的彼此关怀的,足以让人感觉周遭过于美好,过于和睦,简直可以无忧无虑的氛围。

不喜欢过节的人,自然是厌弃这种没事扎堆的劲儿,过于仪式化。但仪式化其实是渲染心情的最好方式。

直到出了远门之后,独行了、长大的我们,大概才会觉得:

“也挺难得的,在这个日子里,大家都不好意思生气,大家都有点理由高兴,大家应当无条件的彼此关怀、温情礼让,不要太讲究细究——因为,过节了呀!”

所以咯,过节凑热闹,不一定为附庸风雅,就为了沾点人味儿。

到了每年的某个节点上,大家有一个由头和借口,可以重新相信人,愿意与人交往,大家保持着这种质朴本真的审美,暂时放下一切,在一片喧腾热闹之中,对他人加以问候和祝福。

话说开头。

把“宁静夜”翻成“平安夜”的这位译者,是刘廷芳先生,早期传教士,浙江永嘉人。据说命运这样:

——祖父经商,吸鸦片早逝。

——祖母遭宗族欺凌,被逐出家门。

——父亲本是眼科医生,被兵痞打伤逝世。

——刘廷芳先生自己,经历了这些破事,之后在乔治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都读过书。回国后在北大和北师大都工作过。

据说纪伯伦第一本中文译作,是他翻译的。据说当日孙中山逝世于协和医学院,也是他安息礼拜的。

那首德国歌里,后面有Schlaf in himmlischer Ruh——也就是英语的Sleep in heavenly peace。大概这个意境的确很安宁,所以一开头,Stille Nacht,宁静的夜晚,他译成了平安夜?

大概经历世艰、命途多舛之后的人,就易如此,渴望平安。

所以我说了,平安夜这个翻译法,其实真的,很中国了。

这跌宕起伏的一年到了头,大家应该都觉得出,平安的难得。

所以,趁今天,祝大家平安吧。

跟过不过节没关系,只是如上所述:

世事已经太过辛苦,大家没事找点新节日过,也只是找个理由祝福彼此,在这快乐越来越稀缺的世上,找点快乐罢了。

发布于 2025-08-13 03:27
收藏
1
上一篇:英国内政部宣布,护照将全面回归经典深蓝色设计 下一篇:逝者风范,罗新璋在旧文中阐述翻译的智慧与“傅译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