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雄踞天下第一关,千年古道见证辉煌

嘉峪关,雄踞天下第一关,千年古道见证辉煌"/

嘉峪关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这是非常贴切且广为流传的评价。它不仅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具有重要的军事、文化和历史地位。
以下是一些关于嘉峪关的详细信息:
1. "地理位置与名称": 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郊的嘉峪山中段,距市区约6公里。 “嘉峪关”的名字寓意“天下雄关”,体现了其险要地势和重要战略地位。
2. "历史与战略地位": 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明朝在西北边防修筑长城、设置关隘的重要军事据点。 因其地处河西走廊的西端,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故而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枢纽和抵御外侮的前沿阵地。 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是古代中国西部的重要屏障。
3. "建筑规模与结构": 嘉峪关是长城沿线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 整个关城布局呈梯形,周长约733米,面积达2.5万平方米。 关城内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墙上还建有

相关内容:

嘉峪关关城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摄影 国际在线赵博)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1372-1539年)的时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有"天下雄关""、"连陲锁阴"之称。(摄影 国际在线赵博)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摄影 国际在线赵博)

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图为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楼阁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式建筑,底层两边为单间铺房,四周立红漆明柱18根,形成回廊。内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的官厅。四面装有花格门窗,上部绘制山水人物彩画80余幅。此阁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成为文官办公的地方。(摄影 国际在线赵博)

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摄影 国际在线赵博)

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整个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游击将军府内景。(摄影 国际在线赵博)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明军铠甲。(摄影 国际在线赵博)

明代烽火传递规则,大大提升了烽火传递的信息量。(摄影 国际在线赵博)

演兵场(摄影 国际在线赵博)

关城外景 (摄影 国际在线赵博)

西域客商向嘉峪关官员换领关防,类似现在的入境签证。(摄影 国际在线赵博)

关城内城门内景 (摄影 国际在线赵博)

城墙一角 (摄影 国际在线赵博)

关城内景 (摄影 国际在线赵博)

发布于 2025-08-12 15:58
收藏
1
上一篇:遇见你,姚增真,十年如一日,一根筋守护瘫痪老乡,三餐陪伴诠释真情 下一篇:嘉峪关市面积仅酒泉市1/66,揭秘其“平起平坐”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