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包括食品,建筑等等,但是相对于我们中国的美食而言,印度的食物对于我们的认知来说普遍就是脏乱差。


然后有一种东西,香蕉我们都吃过,然而有一样东西,那就是香蕉皮,在印度香蕉皮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美食,竟然可以加工成各种食物,把香蕉皮弄成粘稠状的物质做成美食,对我们来说简直颠覆了认知,网友纷纷表示,难以下咽



西方人说中国脏是因为国内工业污染比较严重,而说印度脏是因为印度在平民文化深处对于干净的理解与我们不同。
我能说第一次得知印度人用手擦屁股时很震惊,但现在已经麻木了吗,看他们总擦屁股手吃饭我也觉得正常了,我觉得现在只有用嘴擦屁股才能震惊到我了!


看过一部印度电影介绍,以前卫生巾都是进口的,在当地价格很高,一般人用的都是棉布,而且认为女生来例假是极其肮脏的事情,在晾晒例假棉布时都要 晾在其他东西里面,不能见阳光,那个电影好像叫《印度合伙人》,不过现在都是用印度产的低价卫生巾。
想想厨师上了厕所,然后为你搓印度飞饼!我在马来西亚只是去环境比较干净的印度餐馆(我们也叫它嘛嘛档)。路边摊式嘛嘛档我只敢喝饮料吧了。

印度要是带足够钱的话,其实安全问题不大……比较脏的路边摊我也没敢尝试,我在印度选择餐厅的标准是有空调。印度没有空调的小餐馆不知道是设计问题还是怎么滴,十分闷热,通风条件极差,在门口就一股热浪滚滚……这样的我最多外带打包。


在中国也有这种地方,以前在深圳经常去一家沙县小吃,店非常小,厨房和店面只隔了一个柜台,也是没空调,夏天坐那里会满身大汗. 而且老板是拿刚刚收了钱的手给你下面下馄饨..
本地人和外国人享受的不是一个价格,类似我国酒店预定时会写仅限内宾这样的。不过印度要夸张的多,什么东西都比本地人贵的多,最坑的莫过于酒店,所以印度穷归穷,但玩下来一趟不比一些发达旅游国便宜(并不是指发达国家,而是旅游开发成熟的地方)。


其实吧,不任意贬低嘲笑别人,也不妄自菲薄。
个人非常不喜欢我们中国人说出“阿三”这类称呼,这类蔑称除了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同时增加两国民间情绪对立之外,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个人认为我们中国人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比如我们如果被外国人称为眯眯眼、东亚X夫、支那会怎么想?什么是“换位思考”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很简单的道理。我们要假想一种情况,就是自己的话不是只有中国人能看到,同时全世界及印度人都能看到,这种情况下,自己认为自己的言行是否能被别人当成有文明有素质的表现?或者说如果我们正当着别的国家人民的面,自己是否还能毫无窒碍说出“棒子”“阿三”之类的称呼?


这就好比之前沈阳某粥店打出的“庆祝别国爆发新冠”的横幅,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只是在国内流传的消息,是有可能传到国外的,这个时候这些信息就可能成为严重破坏中外关系,抹黑中国形象的极佳素材。为什么那个粥店的经理会做出这么极端的宣传?原因就是其极其缺乏“换位思考”能力,不知道他的这种宣传对别的国家伤害有多大,也不知这么做一旦流传到外国,对于中国对外国际形象的破坏力有多大。如果他哪怕有那么一点“换位思考”能力,不要那么自我中心,也应该知道拿“庆祝别国爆发新冠”这种素材为本店宣传,不仅不是在帮粥店,还会坑了粥店、坑了国家,更会坑了自己。

然而你要想一想是否别人对我们不文明,对我们很仇视,我们就应该鼓励对别人不文明、对别人蔑视的做法呢?我认为应该这么看,不文明的做法永远惩罚不了别人,那是在惩罚自己,因为那么做其实是在拉低自己国民的素质。换句话说,如果对方愿意讲道理,我们可以选择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如果对方不讲道理只讲拳头的话,无奈下我们也可以选择以武力应对,这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唯一不应选择的就是用轻视傲慢的态度去“激怒对方”,因为那么做不但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相反却只会因“图一时口快”而激化矛盾,那不是解决矛盾的方法,是激化矛盾的方法。

再换句话说,对方已经在民间煽动对中国的强烈敌意了,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持充分戒备吗?当然应该,这种情况下我们当然应该充分做好应对对方冲动、不理智做法的准备,然而这个和我们做到“文明讨论问题”毫无冲突,难道不用上一些类似“阿三”之类的蔑称,就无法探讨军事相关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