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定南,红土映衬下的文明之花绽放蝶变

江西定南,红土映衬下的文明之花绽放蝶变"/

江西定南县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从贫困县到生态文明县的“蝶变”,被誉为“红土蝶变‘文明花’”。这一成就得益于定南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注重提升公民文明素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具体来说,定南的“红土蝶变‘文明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定南县地处山区,生态环境优越。近年来,定南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森林、水源、土壤等生态资源的保护,空气质量、水质质量、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提升。 "绿色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定南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例如,发展有机茶园、油茶林、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打造生态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前来体验生态美景,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定南县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环保设施,完善了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公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定南县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公布全国文明村镇名单,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龙塘镇龙塘村名列其中。

可谁能想到,六年前这里还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落后村?这个深藏于青山翠竹间的赣南村落,是如何破茧成蝶的?

走进今日的龙塘村,远山如黛,阡陌纵横,一条崭新的“四好”公路如银色丝带蜿蜒穿行,从起甫仔组延伸至红星组,让全村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广场上孩童追逐嬉戏,老人闲话家常,田间地头则是一片盎然的绿色与蓬勃的希望。

这场蝶变,始于一场艰难的“环境革命”。村支书杨荣辉对2019年启动人居环境整治时的阻力记忆犹新:“拆危旧房时,有老人抱着门框不肯走。”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做工作,党员带头先拆自家附属房。经过三年奋战,村里拆除危旧房62间,改造户厕327个,铺设污水管网4.2公里。

在红色文化广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正在参观学习。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说:“1930年,赵俊烈士在这里为掩护乡亲们转移英勇牺牲……”近年来,龙塘村深挖红色资源,不仅修缮了烈士墓和革命遗址,还建设了1个红色文化广场、1个好人文化广场,打造5处微景观。2022年6月,该村被赣州市委组织部评为赣州市第二批红色名村;2023年,赵俊烈士墓获批全市首批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义务守墓70余年的郭初辉获评“全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一条关乎发展的“四好”公路正在龙塘、柏木、桥下三村加速推进。这条长2100米、硬化路面宽4.5米的道路,是4800余名群众进城致富与产业振兴的关键。村民自2023年6月起共商共建,同年10月工程启动。路未通,已吸引外地种粮大户争相承包沿线农田种植特色大米,承诺完善水利设施,村合作社前景可期。目前,该路已全线贯通并即将通车。

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浸润着村民的心田。龙塘村精准聚焦百姓需求,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开展了一系列深受群众喜爱的实践活动,打通了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该村紧扣“我们的节日”,依托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举办各类活动40多场,为广大群众送上丰富的文化盛宴。村妇女主任郭林风介绍说:“随着文明乡风的形成,村里大操大办红白事的现象少了,去年婚丧嫁娶费用平均下降了60%。”

夕阳西下,文化广场渐渐热闹起来。村民有的跳着新学的柔力球,有的在排练采茶戏《烽火龙塘》。而在百香果基地,果农在藤架下来回穿梭……(张睿、谢诗霖)

发布于 2025-08-11 06:43
收藏
1
上一篇:退伍军人吴国政,以“金豆豆”项目助力家乡振兴发展 下一篇:新编现代京剧红土福建盛演,倾情演绎女愚公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