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数据与权威指南结合个人观点撰写,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欢迎关注、收藏。
“体检单上又是‘高’字,咋回事,我这平时吃得也不多啊。”
这话是不是听起来特别耳熟?很多上了年纪的朋友,尤其是五六十岁以后,一拿到体检报告,最头疼的就是那几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动不动就超标。
明明早餐吃的是杂粮粥,晚饭少油少盐,咋就管不住这“血脂”呢?
其实,问题往往不在嘴上,而在“血管里”。

血脂到底是个啥?不是“油多”这么简单
说到血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我吃油太多了?”其实没那么简单。
血脂是我们血液里脂肪类物质的总称,主要包括三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叫“坏胆固醇”)。
这些脂肪成分有的对身体有用,比如胆固醇参与激素合成,是身体必须的。但如果长期超标,那可真是“悄悄堵死血管的大杀器”。
血脂一高,血液像“油汤”,流速变慢,血管壁就像“锅底”,一点点被黏住,日积月累就可能形成动脉硬化、斑块甚至堵塞。
而心梗、脑梗这些吓人的病,背后十有八九都有“血脂异常”这只“隐形推手”。

查血脂多长时间查一次?不是人人都一样
很多人喜欢“一刀切”:我每年体检,查一次不就行了?
但这事儿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的人风险不一样,查的频率自然也就不同。
对于普通健康人群,国家和多个权威机构建议:从20岁开始,就应该每4到6年查一次血脂。
但对于中老年人,尤其是50岁以后、身体代谢逐渐变慢,血脂波动明显加大,建议每年检查一次血脂,如果之前查出来有异常,那最好半年查一次。
而下面这四类人,更是血脂问题的“高危人群”,必须更上心。

特别要定期查血脂的4类人,看看有没有你
第一类:有“三高”问题的人
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这“三高”,跟高血脂是一家亲,说难听点儿,它们是一条船上的“难兄难弟”。
血压高的人,血管内壁常年受压,容易出现损伤,一旦再加上血脂高,更容易加重动脉硬化。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人,胰岛素代谢紊乱,本身就容易让脂代谢出问题,血脂就更容易“蹭蹭往上走”。
尿酸高的朋友很多也伴有代谢异常,这几项往往是“成套”出现的。
所以只要你是“三高”中的一员,就要对血脂格外警惕,每半年查一次比较稳妥。

第二类:体型超重或腰围偏粗的人
胖不光是“看起来壮”,还可能是“脂肪堆积到血液里了”。
尤其是“肚子大”的人,腰围男性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那就要注意了。这种“中心性肥胖”是最容易导致血脂异常的。
脂肪一多,肝脏处理不过来,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就可能升高。别觉得自己年轻,很多四五十岁的人,虽然没啥病,但肚子鼓鼓的,查一下血脂,往往都有问题。

第三类:有家族心血管病史的人
父母、兄弟姐妹如果有心梗、中风或者早早就有高血脂的问题,那你自己的风险也得拉高警惕。
有一种叫“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病,就是遗传性血脂异常,平时人也不胖、吃得也不油,但就是血脂高。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家里人有类似问题。
有这种家族史的人,建议从40岁起就开始每年查血脂,有异常的要每半年随访。

第四类:长期吸烟、饮酒、熬夜的人
很多人以为,血脂高就是“吃出来的”,但其实生活习惯也影响巨大。
长期抽烟,尼古丁等成分会加速血管内膜损伤,间接加重血脂问题;
饮酒,尤其是长期大量喝酒的人,肝脏受损,脂代谢紊乱,也是高血脂的“幕后帮凶”;
而常年熬夜、作息不规律,会扰乱身体激素水平,让内分泌“紊乱”,血脂也容易飙升。
如果你符合以上任何一点,建议每年都查一次血脂,甚至三到六个月复查一次也不为过。

血脂异常并非不可控,管住“入口”才是关键
说了这么多,很多人会问:“查是查出来了,那到底该咋办?”
要想让血脂不找麻烦,日常生活里要“看住三件事”:
一是饮食。不是让你滴油不沾,而是要“吃得聪明”。
比如少吃油炸、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蛋黄过多),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燕麦、豆类、绿叶菜,适量吃些坚果、深海鱼,既能“润血管”又能控血脂。
二是动起来。别一坐就是一整天,运动能加快脂类代谢,还能帮你控制体重,一举两得。

三是情绪管理。这点很多人忽视了。长期情绪压抑、焦虑、压力大,也会干扰身体代谢,影响血脂水平。适当放松,保持乐观心态,也是在“养血管”。
顺带一提,中医讲“痰湿内生、脉络瘀阻”,说的其实就是现代医学里血脂、血糖等代谢紊乱引起的血管损害。
如果你经常觉得身体沉重、舌苔厚腻、容易疲乏,那可能就跟痰湿和高血脂沾边了。

这些常见误区,别再踩坑了
血脂高这事,生活中有不少误区,咱们最后来捋一捋:
“瘦子就不会高血脂”——错。血脂异常跟胖瘦无绝对关系,很多瘦人吃得不健康,也容易出问题。
“查一次正常就没事了”——错。血脂是会变的,不能因为一回正常就几年不查。
“靠吃保健品降血脂”——不靠谱。目前没有哪种保健品能代替药物或规范饮食。
“只要不吃肥肉就行了”——不全对。蛋糕、奶茶、煎饼果子这些高糖高油的东西,同样会让血脂飙升。

咱们这个年纪,说实话,吃嘛嘛香、啥病没有的日子也过去了。可真正决定咱们过得怎么样的,不是年纪,而是我们对自己身体的“上心程度”。
血脂高不高,身体不会大张旗鼓地告诉你,但只要你愿意定期查一查,改一改生活方式,它也不会轻易出事。
愿大家都有个好血脂、好血管、好心情,走路轻快,吃饭香甜,每年体检时,面对那几项数据能笑着说:“还行,挺稳!”
个体体质差异大,本文仅为科普信息,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正规医疗机构医生。
参考资料: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管理专家共识》
【3】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 《中老年血脂管理健康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