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假期我选了个“冷门”目的地,去了趟广东梅州。
老实说,出发前我对梅州的印象,基本就停留在“客家人老家”“围龙屋”这几个词。
网上搜了搜,大多是些冷冰冰的旅游攻略和寥寥几句点评,没什么热度,甚至有人说“没啥好玩的”。
但我不信邪,心想不如自己去看看,反正现在热门城市一个比一个堵,倒不如找个地方安安静静地过个假期。
事实证明,梅州,比网上评价的还要好,连我这种“啥都挑”的人都觉得值。
定高铁票的时候,没啥难度,票源充足。
但就是高铁站名有点绕,梅州西站、梅州站、梅县站,感觉每个都能到,其实只有梅州西站最方便,市区也近。
我一边查着地图一边犯嘀咕,还好没选错,不然下车得折腾半个小时才能进城,谁懂那种刚下高铁拖着箱子找路的狼狈。
到梅州的第一感觉就是安静,连出租车师傅都很佛系,问去哪就去哪,没啥套路。
市里没什么高楼大厦,倒是街边的榕树特别多,走在路上都是绿荫,热得不太明显,骑个小电动车吹风,舒服得很。

我第一站就选了当地老街。
说是老街,其实比想象中要生活化,街头巷尾都是本地叔叔阿姨在聊天、喝茶,路边摊上摆着腌面、牛筋丸、鸡蛋饼。
一口腌面下肚,咸香筋道,配一碗汤,感觉自己像个地道的梅州人了。
有些小摊老板热情得过分,见我是外地人就多加点料,边做边聊,问我是不是来看围龙屋的。
我说是,他就乐了,说:“梅州啊,最值得看的不是围龙屋,是人。”
听完我差点笑出声,心想这话有点水平。
老街转一圈,没什么网红打卡点,连自拍都嫌没地方凹造型。
但就是这种原生态,让我觉得舒服。
走着走着,路边突然有个小广场,几个大爷在下棋,旁边阿姨在扇扇子。
小狗在树下打盹,小孩在追着卖冰棍的老头跑。
这种画面,手机拍不出味道,得用心感受。
我往桥边走,吹着晚风,天色渐暗,街上的灯一盏盏亮起来。

老街的糖水摊开始营业了,糖水种类多得离谱,什么绿豆爽、龟苓膏、牛奶冻,老板娘手脚麻利,三五下就装好一碗,还要加勺碎冰。
我端着糖水坐在石凳上,人生第一次觉得假期没必要赶景点,随意一点反倒自在。
第二天租了辆车,准备奔梅县。
没车真不行,景点分散,公交班次少,等车都能晒黑一圈。
自驾最大的好处就是想去哪就去哪,中途还可以随时停车拍照。
梅县最有名的就是围龙屋。
我之前只在电视上见过,到了现场才发现,真不是随便一栋土房子就叫围龙屋。
那些弯弯曲曲的屋檐,厚重的青砖墙,像极了小时候奶奶家的老屋,但气势更大,细节更多。
村里安安静静的,只有几只鸡在院子里溜达。
我跟着导航进村,差点走错路,被一只大鹅拦住去路。
村民远远看见我,招呼着让我绕道,说:“那鹅脾气大,咬人不认生。”
听得我一惊一乍的,差点以为自己不是来看房子,是来看动物园。

好容易进了屋,阳光从天井洒下来,老人们坐在堂屋聊天,屋檐下挂着腊肠和蒜头。
我跟着村里阿姨转了一圈,阿姨问我要不要尝尝擂茶。
本来以为擂茶就是茶,结果是一大碗绿色的糊糊,里面有花生、芝麻、米果、薄荷。
我硬着头皮喝了一口,意外地好喝,还有点上头,清清爽爽的。
阿姨见我吃得香,乐呵呵地说:“外地人第一次喝都怕,喝多了就上瘾。”
我抹了抹嘴,心说原来梅州的美食套路这么深。
下午去了茶田,路两边全是梯田,绿油油一大片。
茶农们在山坡上采茶,远远看着像在画里走。
茶田边有个茶馆,老板是个年轻小伙,泡茶手法娴熟,说话也带点调侃:“在梅州,喝茶比喝水还勤,喝茶不用理由,闲着就喝。”
我坐着发呆,喝着茶,差点睡着。
人生第一次觉得,慢下来其实挺难得。
晚上回市区,顺便在路边找了家小馆子吃饭。

点了酿豆腐、盐焗鸡、鱼丸汤。
吃到一半老板过来聊天,说生意一般,旅游旺季才热闹。
我说烧烤城里人多吧?
老板摆手:“我们这不靠网红,靠回头客,来了就会再来。”
听完我脑补了一下,觉得这话说得有点道理。
第三天一大早,想着去大埔看看。
一路上风景很美,高速边全是柚子树,偶尔还能看到农民在地里劳作。
到了大埔,和之前的梅县又不太一样,这里更多古镇味道。
我在老街上晃悠,巷子窄得只能一人过,墙上贴着斑驳的对联,门口坐着晒太阳的老人。
有条小巷子尽头有家咖啡馆,推开门,里面空无一人,老板在后院种菜。
我喊了两声才出来一个戴草帽的阿伯,笑着问我喝什么。
我点了杯咖啡,老板端来一盘自家做的花生糖,说是请的。
喝着咖啡嚼着糖,听老板讲大埔的故事,说这地方以前是南洋华侨的故乡,很多老房子都是他们盖的。
我听得津津有味,觉得这种生活节奏,比城市的快节奏舒服多了。
逛了几个小时,准备回市区。
路上看到很多农庄,门口贴着“长寿村”“农家乐”,我没敢进去,怕一进去就被拉着吃饭喝酒。
但看着院子里晒的竹笋、腊肉、柚子,还是觉得很有生活气息。
晚上朋友推荐我去梅江边走走。
河风很大,江畔一排排小排档已经开张。
从烤鱼到螺蛳粉,香味飘满一条街。
我随便找了家排档坐下,点了点海鲜。
老板娘手脚快,菜一会儿就上了,边吃边看江里有人夜钓,偶尔还能看到有人划船。
一边吃一边想,这才是夏天该有的样子。
有点像小时候在村里和家人一起吃夜宵的感觉,没什么讲究,热闹、自在。
最后一天没特意安排什么行程,睡了个懒觉,起来在市区随便转。
路边的小吃摊依旧热闹,早餐全是本地人,游客很少。
点了碗粄条,老板看我吃得慢,开玩笑说:“年轻人,这么慢,赶不上上班喔。”
我笑着说:“老板,我这是假期,专门来体验慢。”
老板哈哈大笑,说:“梅州就是慢,急不得。”
回酒店收拾行李,觉得这趟梅州之行,最大的感受就是“慢”。
没有人催你,没有商家逼你买特产,没有网红景点排队拍照。
唯一催我的,是每天中午的太阳,晒得我恨不得钻进树荫里。
临走那天,出租车师傅问我:“下次还来不?”
我说:“还会来,不为别的,就为这份自在。”
师傅点头笑着:“欢迎你,梅州不赶时间。”
出了高铁站,回头看了一眼,觉得这几天的生活仿佛过了一个夏天——慢、热、安静、自在。
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本无高低贵贱,生活过得舒服才最重要。
梅州,远没有网上说的那么无聊,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热闹。
但它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温度,有自己的味道。
这趟旅程,我没赚到什么流量,也没拍出什么大片,但我的心是真的放松了。
下次要是你也厌倦了城市的热闹,不如来梅州,体验一下什么叫“慢到骨子里”的生活。
也许你会发现,最好的假期,就是不用赶路,不用排队,只用慢慢走,慢慢吃,慢慢看。
人生很短,梅州很慢,这样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