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老黄县,盐花八大蛸——舌尖上的传统名吃之旅

探秘老黄县,盐花八大蛸——舌尖上的传统名吃之旅"/

“盐花八大蛸”听起来像是一个非常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名称。不过,根据我的知识库,“老黄县”并不是一个在中国地图上明确标注的县级行政区划名称。
您提到的“老黄县”很可能指的是:
1. "历史上的名称或简称":某个县在历史上曾叫过“老黄县”,或者当地居民这样称呼。 2. "笔误或口误":可能是指 "“乐陵县” (Lèdīng Xiàn)"?乐陵是山东省德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以出产“乐陵小枣”和“乐陵毛驴肉”等特产而闻名。有时候地名会因为口音、传述或记录错误而被替换。 3. "虚构或小说中的地名":可能出自某些文学作品或地方传说。
关于 "“盐花八大蛸”" 这个名字:
"八大蛸 (Bā Dà Zhāo)":通常指章鱼(Octopus)。 “蛸”是章鱼的古称或方言叫法。 "盐花 (Yán Huā)":可能指用盐腌制的、带有结晶花纹的工序,或者指其风味带有咸鲜的特点,类似“盐焗”或“盐渍”的概念。
"推测":“盐花八大蛸”很可能是一道用盐渍或盐焗方式烹饪的章鱼菜品

相关内容:

吃货小伙伴们

吃货小编又上线啦

今天

小编给小伙伴们带来的是

盐花八大蛸

八大蛸

八大蛸是老黄县人对它的土称。也许因其有八条腿,老黄县人称其八腿蛸、八大蛸。八大蛸嘴巴在腹部下面,八只脚都长在嘴边。据说八大蛸如墨的胆汁可以用来写字,但一年后字迹会消失。

盐花八大蛸在老黄县有着悠久的趣吃史

过去没有精盐

人们把大粒海盐捣成小颗粒

但不是末,所以称盐花

八大蛸是煮熟的,吃是整个吃

先用手抓起八大蛸

然后将八大蛸滚圆的大肚子

在盐花上蘸一下

张开大口咬

细嚼慢咽,皮嫩肚香

吃完第一口再蘸盐花吃第二口

正常情况下

两口就可以吃完大肚子

再蘸盐花吃八条腿

八大蛸腿又艮又韧,很有咬劲

很难嚼得稀烂

一般嚼到小豆粒大小就咽下去了

(▲网络图)

八大蛸肚里的东西分两种

一种是一肚子籽

蘸盐花吃非常香

一种是一肚子墨

蘸盐花吃非常鲜美

盐花八大蛸

应该说是老黄县人的独特趣吃

是很有讲究的

一是八大蛸必须是新从海里打捞上来的

活着下锅煮,不吃死的

不吃“口”不好的

八大蛸如果是死的

就会腥臭味难闻

根本吃不下去

二是煮熟的八大蛸,必须不破肚皮

色泽鲜艳,外皮亮滑

当然,“口”不好的八大蛸

煮出来一般都破皮

没有煮八大蛸经验的人

也会煮破皮

若想煮出皮亮色艳的熟八大蛸

第一要鲜活的

第二水中要放适量盐

第三必须水开时下锅

要烧三个开,点两次水,

像煮饺子一样

三是煮上三个开的八大蛸

要捞进冷水中

用手将八大蛸腿对搓

搓掉腿吸盘上的鳞状东西

这么好吃的东西

老黄县人怎么能独享呢

黄县人请客,或家宴或饭店

一般都少不了盐花八大蛸这道菜

而且

老黄县集市上也有专门卖八大蛸的商贩

▼▼▼

买者自己从水中挑选

卖者将其夹到空盘里

买者蹲在筐边

抓起八大蛸,蘸着盐花

美滋滋地吃着

是干吃,没酒、没水、没干粮

八大蛸这玩艺很怪

只要“口”好吃

吃得再多,也不涨肚或拉肚

盐花八大蛸是老黄县独有的吃法

周边县乡很少见此吃法

尤其是外地人

没见过大海的人

第一次到海边吃盐花八大蛸

很难适应,很难吃下

我接待过好多北京客人,特别是女性,她们见到盐花八大蛸,一问叫什么名,二问怎么吃。当她们照老黄县人的吃法,蘸上盐花,一口咬下半个八大蛸肚子时,墨汁即从嘴角流出,用手一抹,见纤手墨黑,又瞅一下咬开的墨黑的八大蛸肚子,十个有八个要吐掉墨汁,严重的还引发恶心呕吐。

时至今日

人们又创新了许多八大蛸趣吃

如火锅涮八大蛸

将乱爬的八大蛸扔进火锅里,涮吃

爆炒八大蛸腿、凉拌小八大蛸

有的人家还包八大蛸水饺

用八大蛸墨汁调面做饺子皮

用八大蛸肚皮和腿做馅

加适量的肉和韭菜

(▲八大蛸水饺)

用八大蛸墨汁调面煮出的水饺

黑亮且带海鲜味

可以说是皮鲜馅鲜一团鲜

作者:田长尧

发布于 2025-08-10 09:13
收藏
1
上一篇:爆火!龙口独家美味,大集盛况空前,一天狂卖200斤,鲜香诱人全民追捧! 下一篇:龙口经典美食大盘点,不容错过的味蕾盛宴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