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温日数破63年纪录,大热之后是否将迎来大寒?

武汉高温日数破63年纪录,大热之后是否将迎来大寒?"/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武汉高温日数创63年新高的情况。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气候现象,它反映了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以及特定地区可能经历的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增加。
接下来,我们来看“大热之后必有大寒”的说法。这个说法在中国民间流传很广,它基于一种朴素的气候经验,即认为自然界中存在某种平衡或周期性,使得极端的炎热之后往往会伴随着极端的寒冷。然而,从现代气象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气象现象的发生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大气环流、海洋状况、太阳活动等。虽然极端天气事件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统计上的相关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极端事件必然会导致另一个极端事件的产生。例如,武汉创纪录的高温日数并不意味着接下来一定会经历创纪录的低温日数。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极端事件之间会存在固定的交替模式。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大热之后必有大寒”。
总之,武汉高温日数创63年新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气候现象,但“大热之后必有大寒”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在分析气候和天气问题时,我们应该基于科学的气象学原理和数据分析,而不是迷信或经验主义。

相关内容: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9日讯(记者刘海锋 通讯员陈声超)9日,武汉市气象台发布了今年我市7月15日出梅以来的高温及降水情况。

出梅以来(7月15日至9月8日),我市高温少雨,全市平均降水量79.8毫米,较常年同期(218.5毫米)偏少六成以上。全市日最高温气温≥35℃的高温日数达43天,排在196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第一位。

汉口沿江大道上,雾炮车正在作业,为道路降尘降温。(资料图)

7月15日至今,武汉出现了6次大范围的高温天气,分别为7月16日至18日、21日至26日、29日至31日,8月2日至17日、21日至26日,8月30日至今。今年的高温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夜间气温高、局地高温极端等特点。

市民最可感的,就是高温持续时间长。全市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达43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5.6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1位;全市日最高气温≥37℃的炎热日数达22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7.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位,仅次于2022年;特别是8月2日至17日,连续16天出现高温天气。

尤为突出的是夜间气温高。全市平均最低气温27.4℃,较常年同期偏高2℃,居历史同期第1位。7月18日最低气温31.1℃,排1961年以来第8位。

706路车门张贴了“空调开放,欢迎上车”标识,乘客可以提前上车。通讯员供图

另外,局地高温极端。出梅以来全市共有214个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过40℃,最高为武汉城市学院站42.9℃(8月23日)。其中8月3日至12日,东湖高新射击场站连续10天日最高气温40℃以上,最高为8月10日的42.6℃。9月2日为出梅以来全市高温强度最强的一天,全市共有139站高温超过40℃,其中34站超过41℃,4站超过42℃,洪山区狮子山街道省农科院站日最高气温达42.4℃。

武汉市气象台专家预计,预计未来十天全市仍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11日至14日多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高温强度有所减弱,大部地区最高气温34~36℃。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给老人送西瓜。

农谚说“夏天越热,冬天越冷”,大热之后必有大寒,那么今年会是冷冬吗?针对这一说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国家气候中心原首席专家任国玉认为,民间流传的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代表高空大气环流存在异常。

最近十多年,夏天很热、冬季很冷。大热大冷在一定程度上和高空大气环流的异常有关,这种不正常的风向变化,就像是高空的风在南北方向上变得更“摇摆不定”了。当这种“摇摆”变得厉害时,就会让天气在很短的时间里忽冷忽热。

不过,任国玉表示,这些只是在一个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的分析,具体到今年冬天是否会遭遇极端寒潮,还要根据其他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并做出科学预测。

【编辑:姚昊】



发布于 2025-08-10 04:58
收藏
1
上一篇:武汉气候适应力典范,防洪系统铸就城市安全屏障 下一篇:拍案叫绝!揭秘巴西铁矿石巨头Vale S.A.的中文命名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