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璀璨的精灵之光,揭秘萤火虫的奥秘

夜幕下璀璨的精灵之光,揭秘萤火虫的奥秘"/

哇,夜幕下闪耀的小精灵——萤火虫,确实是自然界中一道迷人而神奇的风景线!关于它们,我知道不少有趣的事情,很高兴与你分享:
1. "真正的“小精灵”":萤火虫并非真正的昆虫,而是属于鞘翅目(鞘翅目甲虫的一种),英文常称为 Lightning Bug。这个名字就形象地描绘了它们夜晚发光的奇特本领。
2. "发光的秘密":萤火虫发光是一种生物发光现象,这是由它们体内的特定化学反应引起的。这个过程叫做“荧光素氧化反应”(Luminol Reaction)。简单来说,就是荧光素在酶(荧光素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分解并释放出能量,这种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我们看到的莹莹绿光(也有黄、橙色的)就是光子。 "发光的目的":这种光主要有两个目的: "求偶信号":这是最主要的目的。雄性萤火虫会通过特定的闪光模式来吸引雌性。不同种类的萤火虫有着独特的闪光信号(频率、时长、颜色),就像它们的“萤火虫语言”,用于物种识别和配对。 "防御":有些萤火虫的闪光可以用来警告捕食者,表明它们有毒或不好吃(比如含有防御性化学物质)。有些甚至会用突然的强光来迷惑扑来的飞蛾等天敌

相关内容:


萤火虫在城市的夜空中是个稀罕物。进入盛夏,在南京老山、灵谷寺景区等,萤火虫翩翩起舞,梦幻般的景象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关于萤火虫,你知道多少呢?


视频加载中...


  摄影爱好者:一小时等一张成片

  这些美不胜收的照片,来自南京大厂的摄影爱好者王先生,每到这个季节,他会带着相机蹲守在老山萤火虫的栖息地,静静地等待它们点亮夜空的那一刻,而一张满意的照片往往最少要等上半小时。

  南京摄影爱好者王先生介绍:“每隔几秒钟曝光一分钟,然后得到一张照片,曝光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得到几十张照片,将这几十张照片叠加在一起,可以得到一张成片,这张成片的萤火虫数量会比较多。”

  昆虫专家:一起保护萤火虫栖息地

  黑夜里翱翔的萤火虫也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物种,水生萤火虫对水质要求高,陆生萤火虫对栖息地质量要求高,夏天萤火虫是否出现,是可以定性地指示环境质量的优劣。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分类与水生昆虫实验室,长期以来从事水生昆虫水质生物监测、昆虫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对萤火虫繁育保育工作的研究开展了1年半,目前这块工作的重点是掌握萤火虫繁保育的环境条件,摸清江苏省萤火虫资源,开展萤火虫野外保育工作。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系主任王备新说:“你看到的萤火虫,基本上在土壤里、水里,生活了一年,变为成虫出来,它的成虫期是很短的,成虫期的目的是,雌雄虫交配产卵,根据我们的观测,它的成虫的成活期是比较短的,只有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

  其实,萤火虫为萤科昆虫的统称,幼体吃蜗牛、鼻涕虫和甲壳类动物等果蔬害虫,成年萤火虫则由于口器退化仅能喝花蜜、露水。喜爱萤火虫的方式是"栖息地保护+安静的观赏",猎奇式的消费、掠夺性的观赏,只会让萤火虫成为濒危物种。

  王备新说:“灯光,特别是强光,会影响雌雄虫荧光频率的交流,所以萤火虫保护要避免灯光污染;第二个是环境污染,污染物,还有就是不要随意去捕捉。一个雌虫产卵大概在70个卵左右,多的,产到800以上,甚至上千,所以你把一个萤火虫雌的采走了,相当于少了几十头几百头的萤火虫。”

  王备新告诉记者,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全人类的福祉,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通常好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就丰富,物种保护得就比较好。为更好地保护江苏省生物多样 性,摸清江苏省生物多样性家底,据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厅从2017年启动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目前已完成30余个县域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记录到4600余个物种,其中珍稀濒危物种165种。南京已开展调查的浦口和溧水,累计记录到1000余种,包括江豚、震旦鸦雀、中华虎凤蝶、獐子等重要保护物种。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迪 王教群 编辑/蒋婕)

发布于 2025-08-10 04:28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萤火虫幼虫的神秘食粮,萤火虫幼虫吃什么? 下一篇:萤火虫童年食蜗牛之谜,揭秘神奇生物的成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