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西双版纳“直过民族”脱贫之路的壮丽篇章

「壮丽70年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西双版纳“直过民族”是这样脱贫的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一个充满热带风情的地方,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在建国70周年之际,西双版纳的“直过民族”——布朗族、基诺族、德昂族,实现了全面脱贫,谱写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壮丽篇章。他们脱贫致富的秘诀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党建引领,筑牢脱贫基石"
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为“直过民族”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发展党员,把优秀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开展“党员联户”“一村一党员一项目”等活动,组织党员带头脱贫致富,带动群众共同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引导“直过民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内生动力。
"二、精准施策,打通脱贫通道"
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

相关内容:

云南网讯(记者 毕芃 郭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基诺族、布朗族、拉祜族、景颇族、佤族5个“直过民族”,其中,基诺族已率先实现整族脱贫。8月9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西双版纳专场发布会上,西双版纳州副州长张云洪结合基诺族整族脱贫经验,介绍了全州“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新成效。

张云洪介绍,结合全州5个“直过民族”的各自特点,西双版纳州在落实好相关扶贫政策和措施的同时,创新采取“一族一策”,从群众收入、思想认识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方面下绣花的功夫,举全州之力、行超常之举,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工作作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西双版纳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17868户70724人,累计脱贫67400人,其中25278名“直过民族”脱贫,未脱贫1026户3324人,其中“直过民族”贫困群众1189名,实现了基诺族的整族脱贫出列。

夯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西双版纳州把“直过民族”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第一民生工程,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做好“直过民族”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编制了“西双版纳州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和5个“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建立“州负总责、县(市)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层层立下“军令状”,不脱贫、不脱钩。

打牢增收产业新基础。西双版纳州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加“直过民族”群众收入的核心关键,依托茶、粮、糖等优势产业,按照“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短能脱贫、长能致富”的思路,大力扶持一批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强、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坚持以“政府引导、村企合作、义利兼顾、精准脱贫”为原则,组织发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脱贫攻坚,保障“直过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副州长张云洪 记者 毕芃 摄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西双版纳州坚持治穷先治愚、脱贫先扶志的思路,一方面大力推行“民汉双语结合教学模式”,探索“直过民族”学生异地集中办学新方式;另一方面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活动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思想教育活动,激发贫困群众不甘落后、自强脱贫的信心和斗志。

汇集力量补齐短板。西双版纳州组建民族脱贫攻坚工作队,把驻村扶贫工作队作为直过民族脱贫的中坚力量和先锋队伍,做到帮扶力量覆盖所有直过民族聚集区。组织贫困群众定时定点学汉语、听广播看电视,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组织村民外出参加各类节庆和学习观摩活动,开眼界、受刺激、强信心。推行龙头企业进村,实现“一企帮多村扶N户”的全覆盖帮扶目标,贫困群众稳固脱贫得到有效保障。

发布于 2025-08-09 13:27
收藏
1
上一篇:西双版纳,东北人的下一个度假天堂——揭秘“东北人的下一个海南” 下一篇:探寻西双版纳,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少数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