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深度探秘,朝鲜境内人民币与欧元的使用趣闻录
我们来聊聊在朝鲜使用人民币和欧元的一些“趣事”。这确实是一个充满独特性和限制性的话题,因为朝鲜的金融体系与外界高度隔离,货币流通也受到严格管制。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观察和趣闻:
1. "朝鲜货币是主角,但外币有“特权”":
在朝鲜境内,官方流通和使用的仍然是朝鲜圆(KPW)。理论上,所有交易都应使用朝鲜圆。
然而,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和边境地区(如罗津/先锋)与中国的紧密联系,人民币(CNY)和欧元(EUR)在特定场合,尤其是在有外国游客、朝中边境商人或通过特定渠道时,确实可以看到被“接受”或“使用”的情况。但这并非普遍现象,也不是官方鼓励的。
2. "人民币的“半官方”地位":
由于地理位置临近,且中国是朝鲜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和援助国,人民币在边境地区和部分旅游相关环节的流通性相对较高。
有些朝鲜导游或服务人员可能私下接受人民币,有时会按官方汇率或略高一些的市场汇率(黑市)兑换成朝鲜圆。对于中国游客来说,携带人民币现金有时比兑换朝鲜圆更方便,尤其是在购买一些小额纪念品或向导游小费时。
"趣事点":一个中国游客可能在商店里看到想要的商品,询问价格
相关内容: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莽九晨】在朝鲜,《环球时报》记者和其他国家驻朝人员一样,主要用美元和欧元进行现金消费,如房租是指定用欧元结算。有时,因手里的美元和欧元用完,在使用人民币消费时总是觉得人民币面额过小,现金交易时非常不便。
由于银行系统等原因,在朝鲜刷卡消费还不方便,外国人在朝鲜主要是使用外币进行现金消费。外国人在平壤生活,只能到涉外商店和餐厅进行消费,这些地方可以使用人民币、美元和欧元结算。对外国人而言,平壤的平均日常消费水平与北京相差无几,特别是进口商品的价格高,朝鲜产的商品价格略低一些。如在使馆区内的超市里,330毫升一听的可口可乐价格约是0.88美元,200克品客薯片一桶约是5美元,朝鲜本地产的小白菜每公斤2.6美元,苹果每公斤2.5美元。无论是去超市买东西,还是到外面聚餐,消费超过100美元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只用人民币消费,记者就必须在钱包里装上10张左右百元面额的人民币才觉得安心。而如果是美元或欧元,在钱包里只需装上几张百元面额的纸币即可。一位在朝鲜长期从事贸易的中国商人表示,人民币在当地用起来更像是“零钱”,而美元、欧元像是“整钱”。
《环球时报》记者去年采访期间曾路过靠近中朝边境的清津市,在当地一家饭馆吃饭时,发现菜单是直接用人民币标价的,这在朝鲜其他城市是没有见到过的。记者结账时掏出欧元,但收银员主动问有没有人民币,还说平时收外国顾客的欧元不多,人民币用的更多一些。从这件小事中不难看出,人民币在朝鲜一些城市还是很受欢迎的。但从记者更多的亲身经历来看,人民币由于面额相比美元和欧元小,现金消费和携带时的确存在一些不便。 在朝工作的法国人艾米丽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来朝鲜之后去交房租,我才第一次见到500欧元和200欧元面额的纸币。”据她讲,在法国时从来没有见过这两种面额的纸币,因为平时根本用不到,通常用100欧元,如果金额太大就刷卡。她的话让记者也有同感,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中国国内手机支付的兴起,现金交易正在逐渐变少,国内对大额纸币的需求也越来越小。不过,这些年,在很多国家可以用人民币现金消费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时候确实又感到一些不方便。人民币纸币的最大面额不仅比美元、欧元小很多,甚至比不上日元(日元最大面额为1万日元,约合628元人民币)。如何让人民币在相关国家成为方便携带和使用的国际货币,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