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怀远县,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中游,总面积2192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末,户籍人口134.4万人。
怀远县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素有“淮上明珠”美誉,民间盛行的花鼓灯,名胜古迹有白乳泉,卞和洞、望淮楼等。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二、主要景点
1、禹王宫
禹王宫,俗称禹王庙或涂山祠,位于大禹劈山导淮的涂山顶峰。山下涡淮汇聚,滚滚东流;山上松柏葱郁,古迹遍布。《安徽省志-民族宗教志》载:道士们历代相传,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统兵镇压淮南王英布,经涂山巡视大禹遗迹,令刘长在山顶建禹庙,使后人永怀大禹治水之功德。其后汉武帝刘彻、三国时曹操父子先后到此。


2、荆山&涂山
荆山,又名宝玉山,位于怀远县老城西南,今已为城中山。荆山之名,最初见于《水经注》,因其在淮河西岸,乡人又呼为西山。明杨瞻“谒启王祠”诗云:“西山日出晓烟浓,怪石盘旋似卧龙”,咏的便是荆山。山之巅有启庙,为祭祀大禹之子夏后帝启而建,现已圯废。

涂山,“古淮南道名山也”,为古涂山氏国所在地,位于怀远县城东南,淮河东岸。“双峰峻耸,瞰淮矗立”,与荆山夹淮并峙为胜。《尚书·皋陶谟》载:“禹曰:‘予娶于涂山’”。《左传·哀公七年》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明文学家宋濂在《游涂荆二山记》中颂云:“临濠古迹,惟涂荆二山最著”。唐柳宗元曾写下《涂山铭》,宋黄庭坚曾于涂山赋诗赞美。


3、白乳泉
白乳泉,原名白龟泉。旧时泉畔有石记云:“唐正(贞)元中,(泉)随白龟流出”,故得此名。
苏轼在《东坡集》中自注云:“龟泉在荆山下,色白而甘,真陆羽所谓‘石池漫流’者”。便赞誉:“白龟泉”为“天下第七泉",泉的美名大扬,迎来了宋、元、明、清诸多文人墨客游览观光,赋诗作楹。后人遂化用东坡诗意将“白龟泉”改称为“白乳泉”至今。


4、怀远明清古街
坐落于怀远县老城区,街道两旁矗立着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建筑。这些建筑风格独特,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细节之处尽显古人的匠心独运。


此外还有:大圣寺、四方湖风景区、潜龙洞、怀远县博物馆等景点。
三、特产&美食
1、特产:怀远石榴、怀远穿心红(萝卜)、怀远花生、怀远河蟹、怀远糯米等 。

2、地方美食: 怀远烧全鸡、龙亢辣汤、怀远烧泥鳅、烧饼夹里脊等。

四、历史&人文&风俗
1、非遗:
1)、国家级非遗:怀远花鼓灯艺术

由涂山大禹文化、淮河文化和楚文化衍生出来的花鼓灯艺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芭蕾”、汉民族民间歌舞的代表,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盛誉。改革开放以来,怀远花鼓灯曾代表国家出访西班牙、摩洛哥、法国等西欧国家。
2)、安徽省非遗:涂山大禹传说、怀远端公腔等。

怀远端公腔
2、道教文化
怀远县是淮河流域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一条涡河,将涡阳的老子、蒙城的庄子与怀远涂山道教紧密联系在一起。唐代涂山禹王庙增建了“老子殿”、“三官殿”、“拜厅”等建筑,初具道教宫观规模。唐江南巡抚狄仁杰毁吴楚淫祠2700余座,各地“禹庙巍然独存”。唐至清光绪十四年的一千二百多年间,涂山禹王庙(宫),是淮河流域有较大影响的宫观。以祭祀大禹为主要内容的涂山庙会,每年有农历六月六祭禹诞辰,农历三月二十八庆祝禹治水成功的惊蛟盛会和农历九月九登高怀古三次。

涂山庙会
五、知名人物
1、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大将。

六、交通
1、公路:境内高速有京台高速、宁洛高速经过,五蒙高速(在建)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通车,国道有206国道经过。
2、高铁:怀远暂时未通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