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

1949年,撤绍兴地区设地级绍兴市。
1970年,改绍兴专区为绍兴地区。
1949年,设绍兴专区,因治所在绍兴市,故名。
1949年,析绍兴县设绍兴市。
1912年,山阴县、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因古为绍兴府治所,故名。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赵构驻跸越州,次年改年号为绍兴,寓意“绍祚中兴”,升越州为绍兴府,以年号为名。
越城区:

1983年,设越城区,因春秋战国时为越国都城,故名。
春秋时期,越都筑大城、小城。小城又称勾践小城,或阴山城。公元前940年利用今城区八个孤丘而筑,西北依府山,形一圆三方。为示臣服于吴,故缺西北城墙。继筑大城于小城东,为范蠡设计,故又称蠡城。
柯桥区:

2013年,改绍兴县设柯桥区,因治所在柯桥街道,故名。
2001年,改柯桥镇设柯桥街道。
清宣统二年(1910年),始设柯桥镇。
明时,为柯桥市。
宋时,为柯桥驿。
明张元忭《三江考》:今山阴三十里有柯桥,其下为柯水。以桥名镇。东北有亭,名柯亭,三面环水,一名高迁亭。
《后汉书·蔡邕传注》:蔡邕告吴人曰:吾昔尝游会稽高迁亭,见屋椽中东第十六根可以为笛,取用果有异音。故柯桥亦称笛里。
《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柯桥,《志》云:其地水流汗漫,陂深塸曲,为境内之险,亦曰柯桥市。
上虞区:

2013年,改上虞市设上虞区。
1992年,改上虞县设上虞市。
秦时,设上虞县。
《水经·渐江水注》引《晋太康地记》云: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亦云禹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曰上虞。
新昌县:

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吴越以新昌等乡设新昌县,以新昌乡为名。
唐时,新昌乡为新昌寨。
《资治通鉴》:唐咸通元年(860年),癸卯,南路军拔贼沃洲寨。甲辰,拔新昌寨。
诸暨市:

1989年,改诸暨县设诸暨市。
秦时,始设诸暨县。
《元和志》卷26越州诸暨县:界有暨浦、诸山,因以为名。
嵊州市:

1995年,改嵊县设嵊州市,因唐时曾为嵊州治所,故名。
唐武德四年(621年),设嵊州,因境内嵊山而得名。
嵊山,又名神前、陈钱、尽山。在浙江省东北部海中,为舟山群岛北部岛屿,西邻枸杞岛。属马鞍列岛。
《水经·渐江水注》:江水北径嵊山,山下有亭,亭带山临江,松林森蔚,沙渚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