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禁忌揭秘,为何部分展品拍照禁用闪光灯?
博物馆通常禁止在展品上使用闪光灯拍照,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防止因闪光灯造成的损害。以下是几个关键原因:
1. "紫外线和强光的损害":
闪光灯发出的光线中含有大量的紫外线(UV)和可见光,其强度远超自然光或展览灯光。
长时间或频繁的强光照射会加速文物的老化过程,特别是对有机材料(如纸张、纺织品、皮革、胶片、某些颜料)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紫外线是导致许多材料变黄、褪色、脆化、发脆的主要原因。闪光灯的瞬间强紫外线冲击尤其有害。
2. "热效应":
闪光灯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会产生热量。
对于某些敏感的文物,即使是短暂的温度升高也可能导致变形、开裂、熔化(对于某些易熔材料)或其他物理性损伤。
3. "光照累积效应":
虽然单次闪光灯的损害可能不明显,但多次闪光灯的累积效应是显著的。博物馆里的每一件展品都极其珍贵,即使是很小的损害也可能使其失去历史、艺术或科学价值。因此,为了长远的保存,通常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强光照射。
4. "影响文物真实性":
闪光灯会改变展品的视觉
相关内容:


图 | 男子躺在三星堆展品上 | 来源于北青网博物馆里什么行为,会被工作人员盯上、被路人侧目、被展览柜的文物“记仇”?
关闭闪光灯、不要趴在展柜上、不要饮食……博物馆里什么行为会被列入“重点观察对象名单”?那些你以为“多此一举”的参观须知,其实是文物总结出来的“生存法则”。
闪光灯:文物的“激光武器” 游客眼中:好美!好酷!好壮观!灯光如此之暗,如何照亮我的美!文物眼中:救命!有人拿太阳晃我的眼睛!
图 | 来源于新闻节目《正点财经》为什么展厅光线偏暗,还不能开闪光灯呢?诸如书籍碑帖、字画竹简等有机质文物,均属于光敏性文物,细微的光线变化,都有可能造成“光氧化”,使它们的纤维断裂,导致“不可逆转的影响”。




图 | 来源于新闻节目《朝闻天下》
不仅闪光灯的光源,
紫外线对文物的影响也很大。目前很多博物馆都使用了紫外线过滤技术,极大程度减少了进入陈列空间的光照。
图 | 来源于新闻节目《朝闻天下》
光线对文物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早年间,兵马俑被归类为“光不敏感物质”,认为色彩变化与干湿问题有关。随着科学和考古的进步,人们发现,经过数年累月光照的彩俑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即便没有闪光灯的加持,现在的镜头也足以支撑展厅内拍照,因此没必要给文物打这么强的“美颜光”。





总监制:张筱曼 监制:邓莫南、王菁菁 责编:彭锋、韩丹 编辑:刘梦迪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