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年轻人想安家却望房兴叹的痛,根源就在行政区划这只拦路虎。
作为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厦门1700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比深圳还少800平方公里,开发强度却已突破50%,超过国际警戒线10个百分点。

土地紧缺倒逼出的天价楼盘,让本地刚需客和外来人才在岛内动辄七八万的房价面前集体破防。
行政区划的束缚正在扼杀特区发展潜力。

对比同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厦门常住人口少300万但土地储备只有对方五分之一,核心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突破2万人。
这种超负荷运转导致的不只是房价畸高,更造成产业转型困难——字节跳动厦门基地二期扩建工程卡在用地审批两年,宁德时代研发中心被迫选址漳州台商投资区。

数据显示厦门工业用地价格已达每平米5000元,是泉州的两倍、漳州的三倍。
全国范围内有成功先例可供借鉴。

合肥吞并巢湖市后GDP从2011年的3636亿跃升至2023年的1.2万亿,济南合并莱芜带动固定资产投资三年增长42%。
对于闽南金三角而言,将安溪、长泰纳入厦门管辖绝非简单的版图扩张,而是破解产业协同困境的关键钥匙。

安溪藤铁工艺产业带与厦门跨境电商业态天然互补,长泰生态资源恰能纾解厦门文旅项目用地荒。
漳州港与厦门港重复建设的亿吨级码头,合并后每年可节省运营成本超20亿。

反对者担心这会削弱泉州漳州实力,但数据给出不同答案。
2023年泉州GDP中有18%来自安溪,而该县财政自给率不足40%。

长泰占漳州经济总量比重更不到6%,却是漳州财政转移支付的重点对象。
区域调整本质上是资源优化配置,就像当年上海浦东开发带动整个长三角,厦门扩容反而能为周边创造更多产业外溢机会。

看看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实践,飞地经济模式已证明能实现多方共赢。
行政壁垒破除需要智慧更需要魄力。

苏州工业园模式证明跨区域合作可以突破体制限制,雄安新区建设展示出顶层设计的强大推力。
对于厦漳泉这个方言相通、民俗相近的闽南文化圈,与其让三城在招商时互挖墙脚,不如打破行政藩篱组建真正的湾区经济体。
当厦门地铁6号线能直通安溪茶都,当漳州港集装箱直接挂着厦门自贸区单证出海,这才是闽南人该有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