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探析行政区划设置中的不和谐因素

福建厦门,探析行政区划设置中的不和谐因素"/

我们来浅谈一下福建省厦门市在行政区划设置上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和谐”之处。这里的“不和谐”并非指绝对错误,而是指现行设置在某些方面可能带来的挑战、矛盾或潜在的优化空间。
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其发展模式和地理特征(岛屿为主,与内陆接壤部分狭长)使其行政区划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城乡发展不平衡与治理难度": "岛内与岛外差异":厦门核心区(思明、湖里)发展成熟,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而连接岛内与大陆的“跨海通道”部分(如集美、海沧、翔安)以及远离主岛的金门(虽非市辖区,但关系密切)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与岛内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存在挑战。 "治理半径过大":特别是岛外的一些区域,面积广阔,人口分散(尤其是集美大学城、翔安部分区域),岛内核心区政府的治理力量和管理半径可能难以完全覆盖,导致管理效率和服务精细度面临考验。例如,交通管理、环境治理、应急响应等都需要更贴近基层的治理结构。
2. "资源与功能的分割": "跨海联系成本高":虽然有跨海大桥和隧道,但物理上的分隔仍然存在,使得岛内

相关内容:


厦门老百姓现在最头疼的,是赚着二线城市的工资却要供一线城市的房贷。

巴掌大的地方挤着五百多万人,房价长期稳居全国前四,比杭州南京还贵,核心区均价直奔6万。

最魔幻的是,这个经济特区行政级别是副省级,可管辖面积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二,比香港还小800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矛盾在这座岛城早就不是秘密。

当年特区设立时只划了厦门本岛和周边小片区域,如今岛外四区开发强度超45%,连马銮湾这种填海新区都挤满了楼盘。

隔壁的漳州港明明和厦门岛隔海相望,货轮开过去半小时,但行政上就是两个地级市的辖区。

这种割裂直接导致厦漳泉城际轨道规划落地难,三地医保到现在还不能通用。

调整方案看着合理其实暗藏玄机。

把安溪和长泰划给厦门,表面能解决用地紧张,实际上可能重蹈合肥吞并巢湖的覆辙。

2011年合肥拿走巢湖四成面积,结果被吞并的庐江县十年GDP增速比原巢湖市还低3个百分点。

更现实的参考是广州合并增城从化,但人家新设的从化区至今地铁都没通。

厦门真要扩容,首要问题是怎么避免新辖区变成睡城和工厂区。

大湾区经验可能更值得借鉴。

深圳也没直接吞并东莞惠州,而是搞深汕特别合作区这种飞地模式。

厦门完全可以保留现有辖区,把制造业转移到角美、漳州港这些卫星城,再通过轨道交通串联。

去年开通的厦门地铁6号线漳州延伸段就是个好苗头,可惜跨市地铁的安检和票务系统至今没打通。

其实国家发改委早提过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方案,但三地财政各自为政。

厦门财政宽裕却没法投资漳泉基建,泉州企业想搬总部到软件园还得被算作"外地企业"。这种情况光靠调整行政区划根本解决不了,需要省级层面建立真正的利益分配机制。就像长三角的G60科创走廊,九城市能共享税收和GDP统计,这才是城市群发展的正路。

说到底,行政区划调整是把双刃剑。与其折腾区划不如先打通政策壁垒,厦门港和泉州港合并运营都比改地图实在。毕竟城市竞争力不是看辖区面积,纽约市也就789平方公里,照样当世界金融中心。与其摊大饼,不如想想怎么在现有空间里种出高产田。

发布于 2025-08-08 06:27
收藏
1
上一篇:最新研究解码,伊朗黄土沉积揭示气候环境演化轨迹 下一篇:厦门市与珠海市,碧海蓝天下的山海共融——经济特区魅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