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行酒令,探寻山东好客之地的传统饮酒风俗与礼仪仪式

云上行酒令,探寻山东好客之地的传统饮酒风俗与礼仪仪式"/

我们来探讨一下“云上行酒令”中涉及到的山东饮酒风俗,特别是其“好客”文化和相关的礼仪仪式。
山东,自古就有“好客山东人”的美誉,这种热情好客体现在待客的方方面面,饮酒环节更是将这种文化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云上行酒令”这种聚会形式中,山东的饮酒风俗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 好客之魂:热情似火,周到入微"
1. "迎接之礼:" 客人进门,主人会热情迎接,寒暄问好。入座前,可能会有简单的点心、水果招待,以示欢迎和尊重。 2. "主动敬酒:" 山东人敬酒非常主动和频繁。无论主客,都会主动为对方斟酒、敬酒,以表达友好和敬意。这并非刻意炫耀,而是发自内心的好客体现。 3. "满上八分:" 给客人斟酒时,通常会斟得七八分满,既表示充足,又寓意“酒满杯,情更深”,同时留有余地,方便添酒和避免溢出。但主人为客人斟酒时,往往也会斟满,以示诚意。
"二、 落座之序:尊卑有致,座位安排"
1. "主客分明:" 桌子的座位安排非常有讲究。通常最尊贵的

相关内容:

由新京报发起的“云上行酒令,就地过大年”为主题的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征集令”发出后,几天时间,已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录制的行酒令、饮酒风俗短视频素材。

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了不同的饮酒风俗。有山东网友也介绍了他们的饮酒习俗。

山东饮酒故事多。比如,耳熟能详的“武松打虎”的故事——《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喝了十八碗酒,醉后在景阳冈夜遇吊睛白额大虫,奋力将虎打死,众兄弟们到了梁山之后,自然是更加“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山东人善饮为何屡被提及?一是因为酒量,二是因为风俗和礼节。

酒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一环,尤其是对于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来说,酒桌上的礼节更是必不可少。山东人招待客人,在酒桌上有严格的座次排序,主客身份划分明确。无论客人是一位或者好几位,作陪的人一定不止一个。在正式的酒席中,山东和中国大部分地区都一样,是坐圆桌的,比较高规格的酒席是8人席,分为主、副、三、四陪和主、二、三、四宾,主陪坐正位,副陪居主陪对面,主宾在主陪右手侧,而副宾在主陪左手侧,其余陪客、宾客穿插而坐。

落座之后,敬酒的规矩又是怎样的呢?比较常见的是“321”的敬酒方式。首先是主陪敬酒。所谓的3,就是主陪敬酒3次,大家一起喝,这3次把第一杯酒喝完。第二是副陪敬酒。所谓的2,就是副陪敬酒2次,这2次把第二杯酒喝完。第三是三陪敬酒。所谓的1,就是三陪敬酒1次,这1次把第三杯酒喝完。321结束之后,若有四陪,接下来是四陪敬酒,敬酒方式是四陪干了,其他人随意。

另外,在山东也有“六顺七次”的喝酒方式。具体操作方法是,入席后每人先喝完面前的一杯酒,意思是让各位“自扫门前雪”,第一杯酒要由主人带领大家喝,然后定个标准,这酒要分几次喝完,以前一般是6次,叫“6顺”,最近比较流行“7次”,即主陪带“4次”副主陪带“3次”,或者主陪、副主陪各带“3次”,由三陪或指定一人带“1次”,凑够“7次”,“7”寓意“起”。“起”的意思包含有“发达、高升”的意思,寓意吉祥。

新京报记者 郑明珠 图片 景芝酒业微信公众号截图

编辑 郑明珠 校对 李世辉

发布于 2025-08-08 04:28
收藏
1
上一篇:山东人的端午节,探寻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变迁~ 下一篇:欧洲多语言遭遇“数码绝种”危机,冰岛政府紧急抢救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