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揭示,我国毒品来源以境外为主,"金三角"地区成最大来源地
是的,根据中国官方发布的信息和普遍认知,中国的毒品问题确实呈现出"境外输入"的特点,而其中"“金三角”地区"是主要的来源地。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境外来源是主流:" 中国禁毒部门多次强调,当前国内流通的毒品"绝大部分"是从境外走私进来的。这与过去国内种植毒品的情况已有根本不同。
2. "“金三角”是首要来源地:" “金三角”地区(主要指缅甸、老挝、泰国三国交界地带)长期是世界主要的毒品产地,特别是"缅甸"境内的部分地区,是合成毒品(如冰毒)的重要制造地。从该地区向中国走私毒品是中国毒品问题的最主要来源。
3. "其他来源地:" 除了“金三角”,"“西南海洛因通道”"(主要指阿富汗、巴基斯坦、新疆等地)也是海洛因流入中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全球合成毒品泛滥,来自“金三角”等地的冰毒等合成毒品在中国境内的案件数量更为突出。
4. "“金三角”问题的复杂性:" “金三角”地区的毒品问题与当地的"政治动荡、武装冲突、经济落后"等因素紧密相关。一些地方武装势力将种植罂粟和制造毒品作为获取资源的手段,使得问题极其复杂,单纯依靠军事打击难以根除。
5. "中国的禁毒努力:" 面对
相关内容:
澎湃新闻记者 邵克
中国禁毒网7月16日发布《2020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报告称,毒品主要来自境外、绝大多数来自“金三角”地区,仍是现阶段中国毒情的主要特征。2020年,全国缴获海洛因、冰毒、氯胺酮等主要毒品26.3吨,其中来源境外的22.4吨,占全部主要毒品的84.9%。中国国内毒品制造呈现萎缩之势,制毒规模、产量和工厂窝点持续减少,在国内毒品消费市场所占份额明显下降,但易制毒化学品前体管控难度大。
在境外毒品来源方面,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缴获来自“金三角”地区的海洛因、鸦片6.3吨,占全国总量的96.2%,冰毒、氯胺酮18.8吨,占全国总量的83.1%。该地区毒品产能巨大、供应充足,是中国毒品的主要来源地。受疫情严控和边境封控限制,“金三角”地区毒品大量囤积在边境地区、价格极低,毒贩为回本牟利,伺机脱手,加紧通过多种渠道向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大宗贩运。2020年,中国缴获“金新月”海洛因186公斤、南美可卡因582公斤,同比分别上升1.4倍和2.5倍。“金新月”海洛因主要从广东走私入境,已形成分工明确、较为稳定的贩毒团伙网络。南美可卡因主要藏匿于远洋货轮集装箱中,中国东部沿海等地多次查获来自南美可卡因案件。
此外,北美大麻走私入境增多。2020年,中国查获北美大麻走私入境案件59起、缴获大麻16.9公斤,同比分别上升20.4%和1.6倍。大麻主要来源于北美地区,国内买家利用境外通讯软件或暗网下单,国外卖家将大麻夹藏在国际邮包中,从东南沿海走私入境,涉及中国17个省份。
从国内毒品制造方面来看,在“除冰肃毒”和制毒物品管制等多重作用下,国内制毒活动总体保持萎缩态势,尤其是制毒规模锐减。2020年,全国共破获制造毒品案件294起,与上年基本持平,捣毁制毒窝点167个、缴获冰毒和氯胺酮1.1吨,同比分别下降3.5%和54.8%,其中缴获百公斤以上毒品案件仅2起。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从下半年开始国内制毒活动出现反弹,破案、捣毁窝点数同比分别上升26.2%和33.6%。年内,全国有27个省份发现制毒活动,总体呈现规模小型化、工艺简单化、分布零散化等特点,国内毒品产量和消费市场所占份额持续减少。
报告还指出,易制毒化学品流失得到遏制,但对其前体管控难度大。通过持续推进易制毒化学品清理整顿、深入开展“净边”专项行动,国内制毒物品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列管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明显减少。2020年,全国共破获走私、非法买卖、运输及生产制造制毒物品案件307起,同比下降7.5%,缴获各类化学品2335吨。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分散购买非列管的易制毒化学品前体,在制毒环节再合成加工成所需的原料,导致非列管化学品流入制毒渠道越来越多,监管、堵截、查处难度加大。针对这种情况,2020年中国对α-苯乙酰乙酸甲酯等6种化学品列入管制。
责任编辑:钟煜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