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坐飞机都担心卫生问题?
最近空乘人员集体吐槽的“椅背置物袋”直接炸出三观。

乘客随手塞进去的用过的口罩、婴儿纸尿裤甚至是臭袜子,清洁员承认这个位置根本没法彻底消毒,看完细节瞬间想带酒精喷雾上飞机。
椅背置物袋的肮脏程度远超想象。
美国微生物学实验早就曝光过,飞机座椅褶皱处每平方厘米菌落数比马桶圈高6倍,藏在暗处的置物袋更是重灾区。

乘客以为只是放个充电宝的举动,实际上可能摸到上一位旅客擦过呕吐物的纸巾。
更可怕的是航空公司为了节省周转时间,保洁流程只清垃圾不做深度清洁,飞国际航线的空乘见过旅客把吃剩的鸡骨头塞在杂志后面,隔天这排座位照样卖票。
比起看得见的垃圾,看不见的细菌更危险。

国际旅行研究期刊披露,流感病毒在尼龙材质上能存活24小时,置物袋的布料结构简直是病原体培养皿。
空乘建议别在袋子里放食物不是矫情,某次航班发现乘客把没吃完的汉堡塞进去,两天后的同航线乘客摸到发霉面包直接投诉到民航局。
这种卫生管理漏洞放在餐饮行业早被停业整顿了,航空公司却能用“周转时间紧张”当挡箭牌。

要说解决方案其实早有现成作业抄。
日本新干线每天全车消毒三次,连窗帘褶皱都用紫外线照射;迪士尼乐园婴儿车租赁处配备专业清洗设备。
航空业作为现代服务业标杆,用湿纸巾随便擦擦置物袋的清洁标准实在说不过去。

与其让乘客自备消毒湿巾,不如在椅背加装可替换式抗菌袋,既解决卫生问题还能收设计专利费。
现在知道为什么资深驴友都带折叠挂钩了,但凡看过保洁员用擦完厕所的抹布顺手擦置物袋,这辈子都不会把手机往里面放。
航空公司与其花钱升级娱乐系统,不如先给置物袋装个紫外线消毒灯,毕竟乘客的健康才是下次订票的关键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