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写作日常。
全文共3765字时间累积出写作的厚度、深度,一晃我已写了有10年+。当初怎么就开始写作?又怎么会写了这么多年?到底写了些什么?水平如何?有写作上的野心吗?作为写作“过来人”,该有经验或教训?我关于写作的思考,一文讲清,希望对你有点启发。1. 一晚上看完一本鬼故事,一个月,眼睛近视了
五六年级时,开始有同学偷偷带课外读物进校,多是鬼故事,大家排着队借阅。夜深的寝室里,我打着手电筒,猛猛读,是真喜欢看。那时候着急啊,一晚上看完一本,第二天得赶紧把书给后面排队借阅的同学。就这样我看了一个月,眼睛近视了。还好同学们带进校的读物有限,我很快就借阅完了,近视没加重。
▲2024.6.7,我在老屋门前拍的。 现在每次回老家,我会摘下眼镜,看着远山发呆。亲测,能缓解眼睛疲劳。
小学毕业时,我考了全班第一。妈问我要什么奖励?我写了一份书单给她。妈去乡里集市找书店,没有书店;又去隔壁镇找,书店有,但没有我书单上写的书;最后又去隔壁另一个镇找,买回了一本《红楼梦》,还是盗版,好多错别字。那是在2007年的暑假,大巴山脉深处的农村,书籍就贫乏到这种地步。我用一个暑假看完了《红楼梦》。暑假后读初一,我开始写书,是个游击队的故事。可惜,那本书没写完。直到今天,我也搞不清楚“看完《红楼梦》”和“开始写书”这两件事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
▲每次搬家,这些书都是问题,太重。
我得诚实相告,我不是个爱读书的人。高中时为了应对高考,我倒是把老师圈定的文学名著基本都读了。后来大学毕业进入新媒体行业,看的多是新媒体文,文学名著就看得少了。直到2023年6月,我辞职写作,这才重新意识到“读文学名著”有多重要。如果你想提高写作能力,读文学名著是最好的选择。这绝不是我一家之言。如果你写网文,肯定要读网文,还要读文学名著。如果你写新媒体文,肯定要读新媒体文,也要读文学名著。如果你写剧本杀,肯定要读剧本杀,还是要读文学名著。如果你写严肃文学,更是要读文学名著。一句话,读文学名著是给写作打地基的。所以,我也正在慢慢恢复读文学名著。
▲之前读《百年孤独》时做的人物关系图。
2. 写作是“没钱也可以拥有的兴趣爱好”
写作不需要花钱,这才是我一开始喜欢写作的真相。一支笔,一张纸,我就这样开始了写作。有时是在写满数学演算过程的草稿纸上写,有时是在没用完的作业本上写,有时是在书页空白处写。初二时,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写周记。受此启发,我才找出一个崭新的作业本,专门用来写作。我在学校写,也在家里写。那时候我最喜欢的写作地是老家门前的洗衣石。
▲2024.6.7,我家老屋门前的洗衣石。
妈在这上面洗衣服,我在这上面写作业。后来,我也在这写作。半年后,也就是2009年初,我们从老屋搬离,入住新家,我再没回到过洗衣石上写作。
▲2024.6.7,我家老屋。 妈每年都在除杂草,去年还给老屋重新换了房梁,但没人住的房子,注定在时间里荒废。
新家里,我记忆最深的写作地是冬日的火堆旁。我坐在矮板凳上,纸笔放在高板凳上,以凳作桌写作是常事。火堆旁,婆婆怀里抱着猫,时不时添点柴火。火光照亮稿纸,照亮我的写作路。
▲2018.2.11,我在家时拍的。 这些年我回家,还是喜欢烧柴火取暖。火光暖了身子,也落灰一身。
就这样,写作这个兴趣爱好一直长在我身上。没钱是有限制,但没钱也有能做、喜欢做的事,这就是幸运了。3. 六年,我把“所思所想”写下来
中学六年,我就靠着纸笔持续写作。到底写了些什么?什么都写。比如写不好的情绪,





4. 萌生“退休后就回老家写作”的想法
进入大学后,我的写作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妈给我买了电脑,我开始逐渐用键盘代替笔写作;二是我把自己写的文发到网站上,有了读者反馈。
▲大学期间写的文,至今还在我网盘里躺着。

▲大学期间,既用键盘写作,也用笔写作。
我继续“我手写我心”,也开始思考写作更多的意义。对写作除了喜欢,还有什么?就是在这种持续思考下,我萌生了“退休后就回老家写作”的想法。在老家的田野上,有一栋属于我的房子,我在里面写作,直到生命消散。我连房子外墙的颜色和窗框的位置都想好了。那时我已成年,可以自己做些决定了。我就是从大一开始算,说自己写作已有“10年+”。5. 上班期间,开始用写作治愈自己
辞职两年后,我还是没弄清楚:为什么上班时那么难受?为什么会在公司卫生间哭,还不敢哭出声?我记得有次工作日晚上,我给朋友打电话哭诉,真的是一边说一边哭,哭到一半,被邻居敲墙。我听懂了邻居敲墙声传递的话:“你的哭声打扰到我了,你小声点哭。”我生生止住了哭声,觉得很对不起邻居,又觉得委屈。这种复杂的情绪堆在呜咽里,散不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写作内容转了向。我写工作中遇见的“不好”,写完就丢掉坏情绪。我写工作中遇见的“好”,写完还要无数次回看,每看一次,上班的勇气便增加一分。就这样,除了喜欢,我的写作还多了“治愈自己”的作用。
▲2023.3.30,上班时的我。
6. 公开写作:影响到哪怕一个人
如果你也在写作,我真心鼓励你公开写。(1)三个因素,启发我公开写作
促使我在2017年开始公开写作,有三个原因。①.小学妹告诉我,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采访一个有新闻价值的人。小学妹把我报上去,老师说“没有新闻价值”。但同时,小学妹说:“我同学采访的那个人做了个公众号,老师说有价值。”“做公众号,是有价值的。”我记住了这句话。②.大四时,朋友小八向我约稿。他做了个公众号,又知道我喜欢写作,便让我给他的公众号提供稿件。供稿几次后,我突然想到:我为什么不自己注册个账号?为什么不自己发?③.大学毕业后,我进入新媒体行业工作,开始写新媒体文,对新媒体有了更多了解。于是,我开始公开写作。(2)有读者,写作野心不可控地长出来
公开写作后,读者反馈陆续出现。我惊喜地发现,我的写作不仅可以治愈自己,还能治愈别人。但我很不坚定。有同事知道我公开写作后,嘲讽我:“你文章就那么点阅读量,有什么意义?”被嘲讽多了,又加上那段时间我状态不好,便不再公开自己的写作。直到2020年7月,我打开简书,意外看到了我的一位读者为我写了这样一篇文。
▲文章写于2019年11月9日,我却在2020年7月才看到,时隔8个月。
我现在还记得看到这篇文时的复杂心情。有感动。有读者这样认可我,念着我。有后悔。后悔没有把自己写的文持续发出来。有开心。我写的文字是有价值的。更有坚定。我要恢复公开写作,要把自己写的文分享给很多读者。后来,我辗转联系上了这位读者——这位为我写了一篇文的读者,他是河北邯郸的一名教师,已经退休。
▲2020.7.13,我收到了这位读者寄来的“他自己写的书”。
从这之后,我慢慢恢复了公开写作。这些年,我收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反馈,你们认可我,给我分享你们的心事,说我的文字如何治愈了你,如何解开了你的心结,如何启发了你走出困境。我很感恩。谢谢每一位读者,你的每一眼都在说,我的文字有点用。这对我最重要。如今,我的公开写作里,都包含一个极大的写作野心:用文字影响到哪怕一个人。浩瀚网络世界,有读者念着我,多好的事。7. 下决心,“等我到35岁,就辞职追写作梦”
每次有人当面夸我写作“好”,我都很不好意思,因为我不自信。我对自己的写作没有信心,我一直计划的是:等我到35岁就辞职追写作梦,那个时候说不定能写出来自己满意的作品。(1)为什么是35岁?
文字深度需要阅历,这是年轻时的我怎么都达不到的。35岁是一个很好的年龄。我一心只想着“年龄大了,文字深度就有可能了”,现在才知道,任何时候辞职追梦,还要有钱的支撑,还要有强大的内心。(2)写作梦具体指什么?
我计划在35岁辞职去追的写作梦,充满了天真的色彩。关于写作的梦,简单到:只是想好好写作,写出好作品,有很多的读者,影响到很多的人。真没想过钱的事。2023年6月,28岁的我辞职了。辞职后,我把“在35岁辞职去追写作梦”的计划提前到了28岁。两年过去,说老实话,28岁开始追的写作梦是有点变形的,因为这两年我的写作目的是:靠写作挣到钱,养活自己。这不是那个“我计划在35岁辞职去追的写作梦”。但现在这个变形的写作梦,我也很喜欢。我试过严肃文学投稿、做自媒体、写网文-短篇,全部变现失败。今年5月,我开始写新媒体文。在写新媒体文的过程中,我摸到一点手感。
▲2024.7.3,成都文化公园。 那天跟朋友宇星在茶馆,聊写作进展、人生理想、现实困境。 有同频的朋友,好幸运
8. 当下写作关键点:公开写作要“高频”
最新的写作计划是:5-7月,用三个月时间尝试写新媒体文。现在已到7月,关于新媒体文的内容方向、写法,我都探索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的写作关键点就是:高频输出。我犹豫过写作方向,现在选择的是新媒体文;我失败过很多回,现在也没成。当我的写作走过“10年+”的漫长路,一股巨大的内生力量长出来,推着我继续写,继续在文字的阔大里探索。我写作是有过高峰的,虽然低谷常出现。不变的是,一直有读者陪着我穿越周期。谢谢我的每一位读者,我会继续好好生活,好好写作,不辜负来这世间一遭,不辜负你们的每一次阅读。
▲2025.7.13,夏日的成都,高温袭来,却也有云朵阵阵。 我们努力赶路,也要记得抬头望天空。